孙太英:书香印韵,情谊绵长
文/孙太英
前日,手中捧着何武老师赠予的《行吟竹韵》,满心的欢喜难以抑制,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分享了这份喜悦。发完的瞬间,一丝顾虑涌上心头:这样的分享,会不会引来他人的嫉妒?可转念一想,这份纯粹的欣喜,不就是想与大家一同感受吗?甚至,我还将这份心情分享到了群里,仿佛不把这份快乐传递出去,就难以安放内心的雀跃。
回忆起得知何武老师新书《行吟竹韵》问世的那天,同样是在朋友圈。看到那醒目的书名,心中满是惊叹与好奇。而后,先后读到冯晓澜的《我更愿视他为生活的美学家一一何武<行吟竹韵>读札》,邹高翔的《农村文学青年的心路历程一一读何武<行吟竹韵>》,范藻的《文学的力量:由何武<行吟竹韵>所想到的》,那些细腻的文字,将何武老师的书描绘得愈发引人入胜。我忍不住向何老师索购,本以为是一次普通的交易,没想到何老师却慷慨地说:“送一本给你,看你送什么给我都行哈”。这看似玩笑的话语,实则是何老师的抬爱,他想与我交换这份美好,可这却让我犯了难。在我眼中,何老师的这本《行吟竹韵》,是无数心血与才华的结晶,我究竟拿什么去与之交换呢?思来想去,一时竟觉得自己的所有都不配与这书集相提并论,最后,只好暂且以一印名章与之交换,想着待日后有了更合适的,再换回来。
时光流转,一个月后,我精心刻了一枚《行吟竹韵》的印章,满心期待地赠予何老师,本想换回之前交换的名章。然而,何老师却流露出不舍之情。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一来一往之间,交换的早已不是简单的物品,而是一份珍贵的情谊。那本书承载着何老师的文学梦想与生活感悟,这枚印章则凝聚着我的心意与感激。书香与印韵交织,情谊在岁月中愈发醇厚,这份独特的缘分,必将成为我生命中一段温暖而美好的回忆,值得我永远珍藏。
作者简介:孙太英,退休护士,大竹县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爱好阅读和旅行,喜欢用画笔和相机记录生活。初涉写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