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文达艺

王飞:于平凡中绽放智慧之光 ——评《小镇法官》中的多维人生启示

2025-05-28 15:59:04

于平凡中绽放智慧之光

——评《小镇法官》中的多维人生启示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华美的词藻来赞美青春;我也没有动听的歌喉,不能用优美的旋律来歌颂青春。但我愿意用我们司法人普通的工作和平凡的事业,来丰富自己的青春和人生!在司法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途上,绽放我们的青春风采,去谱写一曲无怨无悔、有作有为的人生之歌!”


这一段铿锵有力的誓言,是金海燕在全县司法系统演讲比赛中,面对县委政法委及下属各单位的领导和评委所发出的坚定心声。正是这段精心准备的演讲,让她有机会从红堡梁乡司法所的“糠箩兜”跳到了县法院东关法庭这“米箩篼”里,经过七年的努力,她拿到了法律本科文凭,年年考核优秀,又被“提拔”到了嵇镇人民法庭当副庭长主持工作。所有的故事都是从嵇镇开始。


怀揣着梦想的金海燕,想着要有一番大作为,没想到,嵇镇都是一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案子,当事人总是“一来一往,比谁的声音大、眼泪多,比谁胡搅蛮缠的能耐高。”她缺乏应付当事人这些“本领”的经验。“她的内心除了困倦和疲乏,什么理想、事业、前途等念头似乎都藏了起来。”整个故事书写了金海燕,从一个理想主义者,慢慢陷入职业倦怠、家庭矛盾的困境,又慢慢在办案中成长,收获了“人民满意法官”的称号,还收获了幸福的家庭,点燃了小镇法庭工作人员的激情。


一口气读完《小镇法官》,仿佛瞬间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改革开放之初。在嵇镇,那些鲜明的人物、生动的故事,唤起了巴人故里居民心底深藏的共同记忆。文本中那泼辣直率的语言风格,以及为人讲义气的性格特征,无不体现了深深植根于他们血脉中的“忠勇信义”这一宝贵精神。《小镇法官》不单是一部纪实的小说,它更是一个凝聚了巴人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智慧锦囊。




01


一、家庭智慧:“南风效应”,“妥协”不是失败



“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今后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这是2025年最火的电影《哪吒2》中敖丙父亲的一句台词,这恰好也是金海燕父母的心声。金海燕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刻苦,成绩优异,但在关键时刻却“跌了一扑爬”,高考以两分之差落榜。原本打算复读再战高考的她,因校门口一则招聘启事,毅然放弃了高考,选择报考乡司法所干部。父母起初强烈反对,但最终选择了妥协与支持。从“为你好”到“放你去拼搏”,这一转变见证了父母对女儿选择的尊重与理解,这也是教育的智慧。


作为女庭长,金海燕的事业与家庭的平衡过程曲折又充满悬念。作为独生女的金海燕,从小被父母宠爱,“在她的人生词典里,也从没收录过妥协、忍让、谅解等词语”,她的爱情和新婚生活一度顺风顺水,然而,随着孩子的出生,婆婆前来帮忙照料,时间一长,婆婆开始抱怨:“回到家不是捧起一本书看,就是看电视,真正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扫帚倒了也不会扶一下!我儿子还得像侍候先人一样侍候她。”这番话恰巧被临时回家取资料的金海燕听到,双方因此发生争执,婆婆一气之下回了老家。


丈夫余伟的外婆进城照相,他没有跟金海燕商量,就让婆婆和外婆住到家里,金海燕心中不悦,跟丈夫抱怨,不料又被老人听到,老人提前返回老家。这些家庭琐事让她和余伟的感情亮起了红灯,感情愈来愈淡,直到余伟提出了离婚,并搬到了派出所去住。


然而,金海燕并未因此沉沦,反而静心投入工作,在处理一系列离婚案件的过程中,她悟出了婚姻的真谛,“该向丈夫道歉就道歉,该对丈夫妥协就妥协,总之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她专门请假去了婆母家,带丈夫的外婆去看病,老人临终的时候“全身上下干净整洁、安详得很,病房的人都羡慕她有个这么孝顺的外孙女儿。”金海燕的主动付出,不仅赢得了余伟的心,也赢得了婆婆的认可,婆婆不再有任何抱怨,把金海燕当成了亲女儿。金海燕也有更多的精力投到法庭工作上了。


书中的首尾相互呼应,描述了金海燕从词典中未收录“妥协”和“忍让”等词语,到认识到“该妥协就妥协”,从“强硬”变到“柔软”,展现了幸福家庭的智慧。恰如“南风效应”,她学会了用温暖的“爱”而非冰冷的“道理”与家人相处。




02


二、事业谋略:用智慧破局,以目标领航



《小镇法官》也是一部管理学优秀案例的书籍。


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看,金海燕注重个人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然而,由于起始学历较低,她未曾想过自己能够胜任更高的职位。因此,在领导提拔她时,她并未表现出明确的个人意愿。毕竟,在传统观念中,女性通常被认为应以家庭为重。尽管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女性的地位逐渐提高,她们也开始能够与男性竞争更高的管理职位,但女性往往仍缺乏自信,缺少明确的职业规划,这在岗位分配时使她们处于不利地位。


刚被分配到嵇镇,她感到有些失落,但嵇镇法院及其周围的风光又让她感到欢喜。爱美的她与法庭的同事们一起种上了漂亮的花朵,使得庄严肃穆的法庭显得温馨而美丽。


《小镇法官》中人物的描写别具匠心,作者在一件件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了小镇法庭员工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法庭主要有四位工作人员,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老资格江副庭长;性格开朗、家庭幸福,工作多年还是书记员的小公主欧小华;家庭贫困、夫妻分居、敏感多愁的罗娅;以及小时候调皮、没有文凭却充满活力的辅警傅小马。


目标管理的艺术,让小小法庭插上了理想的翅膀。遭遇工作瓶颈的金海燕并未抱怨,在认真了解了各位同事之后,她发挥出了自己优秀的管理能力,为法庭提出了共同的目标:“争创全县政法系统‘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她要求大家:“找案源,多办案,快办案,把扩大案源作为嵇镇法庭今年的主要工作。”大大激发了小镇法庭战士们的斗志。


人员安排上,她巧妙搭配,让可爱机灵的欧小华搭配经验丰富的江副庭长,让积极上进的傅小马搭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罗娅,大家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面对江副庭长提前退休的报告,她了解到江副庭长“吃菌子不忘格篼恩”,让江副庭长的恩师(欧小华的公公)点燃了江副庭长的工作热情,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让法庭工作越来越高效。欧小华也从一个书记员努力争取到了独立办案的资格,受金海燕的影响越来越热爱自己的工作。罗娅在金海燕的关心下,调回了自己的家乡。傅小马,辞职,去追求自己新的事业。


处理案件,她从没有大案要案的失落,到整理出离婚案件的四种常见类型“出轨型、自我中心型、年轻冲动型、水土不服型”;从缺乏经验到考虑“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若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不能完全统一法律效果并不必然优先于社会效果时,我们要考虑社会效果!”“越来越不像法官”的金海燕充满了温情与智慧,反而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03


三、语言魅力:方言里的文化根脉,文字中的时代记忆



《小镇法官》用朴实又真诚的语言,如一卷小镇的《清明上河图》,有序地绘出了时代剧变中小镇庄严肃穆的法庭,逢场天,街檐下打镰刀的小炉匠、头上包着帕子卖竹器的篾匠,法庭对面烟霞山,周边田野、鱼塘等乡村风景。如今,乡村振兴的大潮滚滚而来,乡村变得越来越美丽,送法下乡已成家常便饭,这本纪实小说给我们留下了当年改革阵痛中人物群像的珍贵照片,我们又踏上新的征程,前人的智慧永远值得我们回顾与传承。


“方言文明”是活着的巴文化。文章巧妙地采用对话方式,捕捉劳动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的鲜活语言,诸如村妇何本玉在状告时,痛斥村干部“一推六二五”,害得母女俩“屋檐上挂猪苦胆——苦水滴滴”。傅小马一看就断定这也是一个“鸭棚老汉睡懒觉——不简单(拣蛋)”的角色。两个生动贴切的歇后语,将何本玉这位农村妇女的泼辣与无奈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趣味盎然。


在抚恤金纠纷案中,丈夫不幸身亡的沈玉清犹如“墙壁上的团鱼——四脚无靠”,眼睁睁看着公婆和小叔子侵吞抚恤金。奉哥忽然说:“农村这样的事多了!猴子烤火,各人往各人胯下刨,也不顾亲情了……”这些简单而富有节奏感的语句,将社会的无奈与冷酷刻画得入木三分。


随着网络语言的流行,幽默生动、形象传神的歇后语渐行渐远,《小镇法官》却宛如一座语言宝库,引领读者穿越时空,领略那个时代语言的独特韵味。



掩卷沉思,脑里回响的是今年唱得人泪流满面的那首歌《世界赠予我的》“赠我一场病,又慢慢痊愈摇风铃,赠我一首诗,又悄悄读得很安静。”生命是一场赠予,无论是风还是雨,我们都可以用智慧,把风雨变成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条件。《小镇法官》这本纪实小说,如一首回味无穷的歌曲,它没有波澜起伏的宏大叙事,只有娓娓道来,真实温暖,体现生命之美、奋进之美的身边故事,“真实、真情、真爱”才是最打动人心的智慧锦囊。



作者简介:王飞,高中化学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达州市范藻文艺名师工作室成员,达州市科普作协会员。


确定取消关注
  • 取消
  • 确定
九月 小编
2025-05-28 15:59:04
关注

0

推荐
评论
暂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取消 写评论 发送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