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何武:践行“两山”理论的城乡“两栖人”
何武
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断。“两山”理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涌现了数以万计的探索者。有一群城乡穿梭的“两栖人”,正在进行着“两山”理论的伟大实践,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谨以此文献给城乡穿梭的“两栖人”!
——题记
杭州,美丽养眼,却攀爬在“大都市”与“环境”的夹缝中。人生,绚丽多姿,却如水面上的一片树叶,随波飘摇。尽管如此,大家都在苦苦追寻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廖红军之于杭城,之于山区的家乡,不是那个永远飘零的异乡人,而是穿梭往返于大都市与小山村的“两栖人”。“风景”一词,包含由光对物的反映所呈现的意义。景的前缀“风”,在文化传统里,往往指向风光、风俗。廖红军这个“两栖人”的足迹,勾勒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令人一咏三叹。
2009年深秋的一天,阳光懒洋洋地洒在四川大竹县铜锣山中段的廖家湾,轻轻的,暖暖的。父亲没有盼到幺儿子廖红军的衣锦还乡,而是收到了幺儿媳妇特殊的嫁妆——2000株白茶苗。
父亲苦笑了一下,这孩子十几年没有回家了。廖红军到云南边防服役时,稚气未脱。这也练就了他勤奋好学的习惯,深得大家好评。连队需派人学习医术,这等好事自然落在了他的身上。三个寒暑易节,廖红军锻炼成了一名专业军医。他擅长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廖一拍”的美称传遍军营。他与一名女战士相爱了,女战士是浙江安吉县人。恋人转业回浙江工作,廖红军随之从云南跨省调到浙江部队医院。他与恋人结婚了,死活不肯要恋人家的嫁妆,却成了女方家长的一块心病。妻子是安吉人,耳濡目染,白茶的清香,每斤上千元供不应求的行情,不时萦绕心间。他伴随爱人漫步安吉茶海,与老家相似的竹林土壤,勾起了浓浓乡愁,继而萌动了引种白茶的念头。他欲预定2000株白茶苗,女方家长索性就作为了女儿的“嫁妆”。
特殊嫁妆是大儿子廖超从浙江带回的,听完其来历介绍,父亲既纠结又感动。娃儿一旦长大,翅膀硬了,就不大听话了。为了改变廖红军的命运,想方设法让他去当兵,15岁就走出了大山。转业到地方,本来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却又辞职了,在杭州凭一技之长开办了理疗康复中心,还把大儿子廖超叫去搞管理。父亲一度为此羞于见人呀,一年赚二三十万又怎么样?哪有吃皇粮风光。如今,廖红军又折腾起了白茶,骨子里那种山里人淳朴倔强的性格还是没有改变。
午夜,月光穿破云层,瞬间笼罩了大地,山村一片沉寂,连风都睡了,父亲心里却在盘算起了栽植白茶苗的好地块。
山区秋季早晨特有的清凉,夹杂着野草的气息和野花的幽香,弥漫在田间。在廖超的技术指导下,两父子开始栽植白茶苗了。
人勤春早,一场春雨让小山村蒙上了一层淡黄的轻纱,小茶树冒出了爆米花般的新芽,廖超和父亲咧嘴会心一笑。
远在杭州的廖红军看到大哥手机传来的照片,一下子惊呆了,这可比安吉白茶早了十天左右。10天,于茶叶而言,无异于上天赐予的“黄金档期”。
大哥将产出的白茶迅速带到了杭州,廖红军如获至宝,但见白茶外形挺直略扁,形如兰蕙;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叶芽如金镶碧鞘,内裹银箭,十分可人。廖红军急急地冲泡一杯,沁人心脾的清香一下蹿了出来,细细品一口,顿觉神清气爽。他自信地认定,口感超过了安吉白茶。他反复端详着杯中的白茶,叶底嫩绿明亮,芽叶朵朵可辨。叶白、脉绿、味鲜,这是白茶的主要特征。叶白脉绿,白茶的叶片呈白色,只有主叶脉是绿色的,味越鲜,说明氨基酸含量越高。饮毕,唇齿留香,回味甘而生津。廖红军隐隐感受到一种不可遏制的激动,就像一股汹涌的春潮,正在远远地滚滚而来……
他忙着将白茶送检,质量完全合格,氨基酸含量高达9.4,而一般的含量仅5.0。人生的春天来了,不是悄无声息地,轻飘飘地,而是轰轰烈烈地,不可阻挡!
是的,特殊的嫁妆无异于一道闪电,耀眼了山乡,照亮了廖红军茫茫人生旅途。
只有在回忆往事的时候,廖红军才好像抓住了家乡的曾经。逝去的事物和虚无,常常让他独自泪流满面。
人就是这么怪,一旦做出决定,生活的重心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生转移。他与妻子商议,将房子抵押贷款,加上积蓄,凑足了一千万元,回家干一件大事:将安吉白茶引回故里,他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
往昔的岁月再浮现,甩膀子、撸袖子,快马加鞭奔日子。他抑制不住内心的狂热,马上接通了父亲的电话。
“爸,你孙子、儿媳妇要回老家来看望你们了!”“好啊好啊……,你小子终于想起还有个家了!”电话里传来父亲喜极而泣的声音。
“爸,我想回来创业,带动家乡父老乡亲种植白茶!”
“什么?回来搞农业!我坚决不同意,你就别回这个家了!”父亲“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
是啊,农民千辛万苦,汗珠掉地摔八瓣儿,脸朝黄土背朝天,一世辛劳不过为了一口饭吃。哪有搞农业发了财的?不亏本就是万幸。现在村里剩下的都是空巢老人,他们的下一代都奔赴了被不断城市化的城市。这个时候,廖红军返乡创业,是不是发神经!
廖红军举着电话愣愣地站在那里。妻子走过去耳语道:“这次回去带上我妈妈,一则上亲家门,二则开导开导老爸。”
夕阳悄然衔山,夏风浩荡,送来阵阵林涛和缕缕绿竹清香。13年了,青山更绿,炊烟更稠,院落更美。廖红军携着一家老小刚进入院子对面的山梁,家人早已在此等候。
父子电话里的不愉快早已烟消云散。父亲引领一家人簇拥着初次谋面的孙子、儿媳、亲家母向院子走去。欢聚的家宴设在院坝,凉风习习,明月皎洁,其乐融融。席间,廖红军岳母谈及安吉白茶带来的巨大变化时,父亲惊愕的嘴巴张成“O”字形,端起的酒杯僵直地悬于空中。
清晨,早起的父母站在院子里与邻居聊天儿,“嘻嘻”的笑声不时传进耳朵里,有一种安详的尘世气息。
父亲带着刚起床的家人,来到生机勃勃的茶树田间,大家“啧啧”赞叹不已。茶树上珍珠似的露珠,在朝阳下光芒四射,好像遗落在漫长时光里的无数记忆。廖红军突然单膝跪地,捧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孔前,久久轻嗅着芬芳的气息。继而,他一脸庄严地直起身来,站出了部队战士的立正姿势,向父亲和家人行了标准的军礼。敬礼完毕,就是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身。他没再回头,什么也没说,像疾风一样向院子后山跑去。
山路两旁的大树与灌木又浓又密,疯长着覆盖了道路,像要把山路抱起来似的。眼前的样子,因他的成长而熟悉,因他的离开而陌生。今天,他要重返大山的腹地,破解乡村凋敝的密码,书写“两山”理论的铜锣山篇章。曾家沟就像一部时光影像机,山旮旯里储存了廖红军与儿时伙伴们的童年。这里有他们最原始、最朴素、最真实也是最苦涩的芳华,有他们的青春梦想。
这条狭窄的山沟,属团坝镇白坝村,因十几户住户都姓曾而得名“曾家沟”,外婆就住在这里。
见到外婆时,她快认不出他了,这个从天而降的惊喜,老人家激动得好一阵子的嘘寒问暖。得知外孙子要来发展白茶时,老人家摆着手急促说道:“军儿哪,这可使不得哟……”一声叹息好像微风,吹进了他的耳朵。外婆家邻居有个50多岁的汉子,是村上的支部书记,听说廖红军要来发展白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听了廖红军的发展规划后,曾书记斩钉截铁地说:“只要你敢来发展,我们村支部就鞍前马后服好务!”
山间传来清幽的鸟鸣,小山村一片沉寂,许多院子已经嗅不到丁点儿烟火的味道,房屋门口的荒草已经一人多高,门窗已经完全被野草灌木吞噬。
廖红军去寻找儿时上山的路,一无所获。根本没有什么路了,能插得下脚的地方就是路。凉风拂来,周边树叶哗哗作响,他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又有一种青春过于肆虐的伤感。他坚信:
总有一条小路垂青于探路人,就像彩虹总会给追梦人以安慰。那条小路通向的即使是绝望的深渊,也要把它变为希望的山岗。
实地考察,廖红军大吃一惊,光是开荒,每亩少不了4000元。2000亩下来开支不菲,自己的1000万远远不够,寻找合作伙伴势在必行。
儿子、妻子与家人团聚短暂,岳母来不及欣赏铜锣山美景,便马不停蹄地回到了浙江。
安吉有几个茶叶大户,一直在寻找扩大规模的茶叶基地。听了廖红军的介绍,他们欣喜若狂地向四川大竹县进发。
竹乡大地,古为巴境,灿烂文明五千余载。大竹,南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始置县,唐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置大竹县,因竹多竹大而得名,迄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
他们走进了铜锣山曾家沟,实地考察后简直乐晕了:这里气候很好,常年是雾一般的天气;这里空气质量好,远远优于家乡的安吉。尤其是这里的竹子,堪称一绝。杆直叶绿的竹子摇曳生姿,大片大片的竹林,郁郁葱葱。置身其中,无穷的绿意笼罩着,仿佛呼吸就变得香甜起来了。淡云薄雾间,银峰相拥,灵竹环抱,大竹这个县名的确名副其实。他们种植白茶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大凡四周为竹林或邻近竹林的茶园所采制的白茶,产生一种异于其他绿茶的独特韵味,含有一丝清冷如“淡竹积雪”的蕙兰之香,越靠近竹林的地方越明显。也许正是茶竹之缘,孕育出了惊世骇俗的安吉白茶。而大竹这个绿竹之乡,所生产出的白茶必将又一次惊艳茶界。他们果断做出了投资的决定。
廖红军随即招兵买马,与大哥廖超投入了火热的垦荒中。曾家沟一早一晚的清凉,像无形渗透的水,一点一点浸润人,一点一点冰沁人。中午,太阳当顶,密不透风,大家汗湿水流,廖红军深深吸纳了一口气,然后声嘶力竭大喊,仿佛要把胸中的虚无吼出来。“噢-噢-噢-”的呐喊声,唤来的款款山风,穿行在光影中,缓缓回漾,也恍惚了人们。
机遇从来不是大路货,是从石头缝里抠出来的,常常要把手指抠得鲜血淋漓。他累得浑身软绵绵的时候,索性坐在地上,靠着树干,闭上眼睛,聆听梦幻般的溪水。良久,张开眼,透过密匝匝的树叶,仰望天空的湛蓝。夜幕降临,星星为他点灯,晚风给他拉起欢快的琴。夜深露凉,明月高挂,潮水般的疲倦和深沉无力感漫卷而来,白天一切的难题,渐渐融化在这里。春日的妩媚可用来近观,秋天的辽阔是用来远望。通过人工砍、割、烧,机器挖掘和整形,2011年11月,2000亩新垦出来梯田一样的茶地横空出世。当500万株白茶苗植入土中,枯萎了的日子拄着翠绿站了起来。成功近在咫尺,廖红军似乎闻到了香槟芬芳的味道。
新燕轻叼经年旧事,小雨润酥严冬残迹,山野的绿奔走相告着春风的讯息。
廖红军行走茶园,不用低头看,他也知道脚下泥土中生长着不计其数的白茶树,它们正纷纷吮吸春天的甘露,惬意地接受春光的抚摸。
朝阳与暮霭是大山两条最美的纱巾,披上茶园妩媚动人。每一棵茶树都是一首诗的茶园里,能悄悄聆听茶树的私语,静静品着茶芽散发的清香。
廖红军将家里的日常事务交由大哥廖超打理,自己常年往返穿梭于杭州市与铜锣山两地,继2011年种下第一批白茶2000亩,2012年秋在铜锣山的赵家村种下白茶3000亩,2013年又在铜锣山的黄滩乡流转土地5000亩……
一轮明月高悬山顶,马上又要满月了。月圆月缺,时光如水。许多个夜晚,群山静谧,整个的人间,仿佛都沉睡了,唯独廖红军一个人在思考着家国天下。《礼记·大学》中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国天下。家国情怀是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也是国人崇高的追求。一个人修身的目的就是能够为更多的人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时光像流水,柔软而坚硬。公司发展白茶到2013年,的确给乡村带来了生机,部分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务工收入,过上了殷实的日子。但相当一部分村民对于种白茶,一直在徘徊观望。
为了增强农户种植白茶的信心,由公司出资,团坝镇政府组织了党员干部、种植大户60余人,前往浙江安吉考察学习。白茶产业引来安吉的沧桑巨变,给考察学习者思想带来很大的触动。
为了让农户种植白茶安心,廖红军大胆承诺:种植四年,如果每亩收入达不到4000元,由公司给农户补齐4000元。同时,供种苗、供技术、供物资、供服务,由公司一竿子插到底。
不知开了多少院坝会,考察学习归来者宣传发动,廖红军代表公司郑重承诺,村民们心动了,行动了,种植白茶迎来了如火如荼的场面。
廖红军拖着疲惫的身躯,转过身看着山野夜幕中的月季,那一抹倔强的红,让深秋的夜晚饱满起来,他的精神也为之一振。
柴烟升起,那叫炊烟;炊烟袅袅,那是乡愁。外出的村民陆陆续陆回来了,鸡犬之声热闹了起来。
白茶是个宝,采摘炒制有技巧。
村民种下了白茶,廖红军利用冬闲给茶农进行采摘炒制的科普。白茶采摘的标准是一芽一叶,如果当天不采摘,第二天就是两叶一心了,品质和价格大打折扣。安吉白茶是一种珍稀的变异茶种,属于“低温敏感型茶叶”,茶树产“白茶”的时间很短,通常仅有30天左右。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清明多雨,雨天也要上山采摘。雨后采摘的鲜茶,需要更长时间的摊青,把雨水晾干后方可炒制。但摊青的时间不能过长,必须当天炒完,否则鲜茶堆积在一起会发酵变红。采白茶的方式是掰,而不是掐。白茶的茶芽发白,颜色浅,如果采用掐的方式,炒制出来的干茶,茶梗就会发黑,冲泡出来更加明显,从而影响品相和价格。炒制一斤干茶需要四斤鲜叶,也就意味着一斤干白茶差不多需六万个茶芽。
科普让茶农们脑洞大开,白茶挺娇气,得小心伺候才是。2015年早春,山区的寒冷夹杂着潮湿,无孔不入地往人们身体钻,双脚像踩在冰窟窿里。
一年一度的采茶季到了,廖红军公司盛产期的白茶达7000亩,需700名采茶工,公司出乎意料地仅招到200名。
毗邻乡村的喇叭声响个不停,反复推送公司招采茶工的信息。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喇叭的声音被淋湿了,被淋哑了。
周边村镇农户,以前都争先恐后来采茶挣钱,咋一下子招不到人呢?原来,从2013年开始,周边农户大都变成了茶农,此时也到了盛产期,他们要采摘自己的茶叶,或者等把自家的茶叶采摘完,再来公司当采茶工。廖红军忽地醒悟到:大竹的白茶不仅是茶叶,而且是茶业了。
苦短的春宵,廖红军顿觉长夜漫漫。静静的卧室,首先听到自己的喘息声,继而是手表越走越响的“踢踏踢踏”声。窗外传来的鸟鸣,遥远,恍惚。他一时间快要撑不住似的,身体如同万蚁咬啮。
这是一个苦恼的春天。廖红军公司的茶叶有三分之一没采摘回来,损失400多万元。
春天忽而回到严冬,遍地寒霜像绷带,缠在他心灵上。他奔波到安吉茶乡取经,20万亩茶叶如何采回来的?答案是主要靠农民工,河南人居多。
2015年11月,廖红军奔赴河南省兰考县招采茶工,两天内就有600多人报名。他们大多去安吉采过茶,熟练工。
他如释重负地回到茶园,心灵缠绕的寒霜绷带早已融化殆尽。漫步茶园,小路两旁的野草委顿在地上,枯黄矮小,却也不觉得悲伤,到来年,一切就重新开始。
疫情中的雪像上帝,把人们写给他的信撕得粉碎。连绵起伏的茶山上空被雪花完全遮蔽,世界退到了一个模糊的角落里,仿佛一场遥不可及的梦境。
廖红军望着窗外大雪纷飞,眉头紧皱:客户因为疫情不能上门采购。
大竹白茶深受消费者喜爱。茶商有个习惯,买茶要看茶叶的生长环境、采摘时间,所以一般都要上门采购。疫情的发生,老客户无法上门验货,让廖红军措手不及。白茶的黄金窗口期仅一个月,眼看5万多亩白茶就要砸手里了,他突然心慌意乱,心脏要裂成一瓣瓣碎片似的。
廖红军中等身材,钢丝般的板寸短发透出干练,黑里透红的脸饱经风霜,结实的筋骨久经历练。这个城乡“两栖人”还有个身份是浙江善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面对始料未及的突发情况,他眼前突然一亮:浙江卓科电子商品溯源平台或许能解决这个难题。
他马上与对方联系,组织人员迅速行动起来。将大竹白茶原产地、环境、经营、加工、包装、运输等各个节点信息,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数字化,同时存入蚂蚁区块链开放联盟链上。
客户只要打开手机扫码,就能查看大竹白茶在区块链上记录的各个状况。从采茶、炒茶到包装、运输等各个阶段,都拥有一串独特的字符串,叫做“哈希值”。这个“哈希值”好比独特的“指纹”,客户据此可追溯到茶叶的流向是否有假,即使发生篡改也会被一一记录下来。
就这样,廖红军用支付宝区块链技术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透明化,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不用上门就可实现验货。雪中的茶山分外妖娆,疫情中的销售更加火爆。
雪后的太阳颇具能量,慷慨地释放着积累46亿年的耀眼光束。光束投射在连绵起伏的茶山,天地顿时流光溢彩。
廖红军依旧在杭州和铜锣山往返穿梭,做着快乐的城乡“两栖人”。他似乎骑上了人生的快马,瞬间便是春花渡秋叶。
他担任了中共大竹县白茶产业委员会书记,引进浙商30余人,投资12亿元种植白茶5万余亩。带动三千余农户发展白茶3万余亩,帮助了3500余名脱贫人口,人均实现增收1.2万元。
培育茶叶公司1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两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其中省级示范社一个)。
大竹白茶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喜获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完成了国家区域公共品牌商标注册。大竹白茶已成功注册巴蜀玉叶、国礼、川白茶、云雾鼎、蜀玉白月、竹尖香玉、中潭白茶等15个商标,其中巴蜀玉叶已被省政府授予“四川名牌产品”称号。
依山势分畦列亩的茶园,漫然无际。望着随风翻滚的绿浪,廖红军有一种统帅三军的自豪。他觉得那个淳厚古朴的山村回来了,那些勤劳善良的村民回来了。这在“喊山开茶节”活动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喊山开茶”是一种传统采茶民俗,既用以统一采茶时辰,也借此唤醒万物,祈求风调雨顺,茶叶丰收。他把这一民俗演变成“喊山开茶节”,既用以宣传推介大竹白茶,又用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喊山开茶”仪式前,他首先与众茶农一起拜茶山,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伴着一曲《茶山春早》,近百名唢呐艺人同时吹响竹唢呐,欢快的乐声应和着“开茶喽!开茶喽!”的深情呼唤。一群群花枝招展的采茶姑娘,趁着春光拎着背篓,穿梭于茶树行间,心灵手巧地摘着白茶首芽,成了节会活动一道亮丽的风景。活动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关注,不仅仅把大竹白茶推向海内外,同时生动诠释了茶文化内涵,还展示了茶农们淳朴勤劳的风采。
活动已办六届,有个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一回想起来眼睛润润的。
那是在第五届节会活动上的一幕。
茶农廖小舟的女儿廖悦辰,在县城第一小学五年级念书,她屡屡请求要来参加节会活动。她拿着感谢信,低沉地念道:“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新闻,安徽亳州一班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陪伴,申请叫老师“爸爸”,老师含泪写下“同意”,我心里难过极了。我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每年过完春节,都有一次伤心的离别。爸爸妈妈要外出打工,一年才能见上一次。”她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稚嫩的声音高亢了起来:“今年我不再是留守儿童了!
原因是廖红军叔叔从浙江安吉引进白茶到家乡后,爸爸妈妈回家种植白茶了。他们现在每天照顾我,陪我学习,跟我玩耍,给我做饭。我再也不是人们心中的野孩子了!”
廖悦辰念完感谢信,满含深情的一曲《感恩的心》,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往事如烟,泪洒茶山。一个平凡小家的变化,是时代的变迁,社会的缩影。这曾经是留守儿童的故事恰恰就是温暖的中国故事。
每每想起这一幕,廖红军心里涌动着一股暖流,流淌着一种自豪感,但他始终铭记着里克尔的一句名言:“其实毫无胜利可言,挺住便意味着一切!”
“七月流火”“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科学与诗的融合自《诗经》始,在人民的劳动中拉开帷幕。劳动创造了诗歌,也是劳动创造了科学。
在万木葱茏、生机勃发的盛夏时节,“2022年达州市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巴山青”新式茶饮发布暨巴山青农茶产业学院成立大会”在四川达州市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已担任达州市茶业协会会长的廖红军,推介的科技新茶饮引爆会场。
劳动如此漫长,收获必得经常。白茶的采摘仅有春天的一个月,要是能实现夏茶、秋茶的收获,该有多好!廖红军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历史的烟尘缓缓散去,一条让他震惊的信息呈现出来:浙江杯来茶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在寻找优质的茶原料,通过研究新式茶饮,赋能传统茶行业,让更多人爱上中国好茶。
那是一个春夜,月光中浮动着飘逸的花香,十分有唐诗的意境。大竹白茶具有高氨基酸、高鲜爽度、生态健康的优势,双方很快就达成了联合研发新产品的合作协议。那晚星光璀璨,好似大海里游船的灯火,美不胜收。
两家企业共同研发一年,大竹白茶首款科技新品,冻干闪萃茶粉诞生了。由转瞬的一念窥见时空宇宙的无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这款冻干闪萃茶粉,是将大竹白茶进行萃取,再在采用目前先进的冻干技术制作而成,可以做到自由调饮,三秒速溶。不但冷热水均可冲泡,还能根据口味偏好,加入牛奶、气泡水等进行调饮。廖红军兴奋地说:“冻干闪萃茶粉的推出,让大竹白茶的生产从此不再局限于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利用了,产值预计将翻一番儿!”
都市是快节奏的,人们大多数时候必须让自己醒着,似乎像那戍边的士兵,枕戈待旦。大竹白茶冻干闪萃茶粉无疑能让人们清醒,无疑能让烦躁的都市趋于平静,因为它是从世外桃源的山水中迢迢而来。
如果说安吉是个世外桃源,大竹就是其创新中的翻版。“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茶山如黛,逶迤蜿蜒;泉水淙淙,似梦境传来。
世外桃源,陶渊明先生原本是这样记载的:为了再次寻找这片秘境,发现者沿途都是小心做了记号的。但即便如此,事后也没有任何人能够重返原地。
无论这是无人可寻的秘境,还是永不枯竭的梦想,在当时历史时期,是一种所有美好的赋予。而现在的世外桃源,随处可寻。
曾家沟是大竹白茶产业园的核心区,时光柔美地浸泡在这片土地上,云峰茶谷的民宿点缀在绿海中,潺潺的流水在山谷间回响。走进民宿,白茶一两杯,闲话三四句,好不惬意!躺在床上,层层叠叠的白茶树映入眼帘,云雾飘来飘去,好不逍遥!
廖红军以茶业为基础,引导茶农搞起了乡村旅游。云峰茶谷还创建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呢!
茶乡在涅槃,茶乡在巨变,茶乡在建设达州市市级白茶产业园区。产业园不是一个公司的行为,是园村一体,产村融合。搞休闲观光农业、生态绿色农业。走集采摘、加工、观光、休闲、康养为一体的产业新路,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的种植方式,实现对土地进行现代化的启蒙和培养。
孩子们光着脚在茶园追逐欢乐,老人们在青石板上守望往昔岁月,他们陶醉在白茶树浓烈清香里,忘记了时光变换。
工业文明囊括了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等内容,勾勒出原乡与异乡、乡愁与漂泊、死亡与重生等多种命题。廖红军甘当城乡穿梭“两栖人”,破解着“土地传统农业的死亡与现代农业的重生”这个难题。不是所有的困难都能让人成长,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战胜困难,许多人在困难面前默默倒下,而廖红军的执着让困难纷纷逃逸。
机遇总是垂青于奋斗者,鲜花定要献给那些执着的人。廖红军先后获得四川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之星”“四川省发展现代农业优秀返乡农民工”“达州市优秀共产党员”“首届达州市农民青年致富带头人”“达州市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
夜深了,月华似水,廖红军在云峰茶谷民宿凭窗眺望,浩渺的星空,置身远离尘嚣,远离世俗纷扰的地方,回首走过的路,心里一片澄澈:那沿途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印在眸里;一人一物,一事一情,刻在心中。所有美妙的风景都汇集成一幅巨大的难以忘怀的斑斓景象,激励他继续做好城乡往返穿梭的“两栖人”!
此文刊发于《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22年第9期、《中国农庄》2022年冬季刊、《国防时报军民文艺・特刊》2022年9月15日。
作者:何武,笔名邻山竹,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大竹县科普作家协会主席,大竹县作家协会顾问,《散文选刊·下半月》签约作家,达州市文学艺术院首届特聘作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