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文达艺

“墨相”马骏华书法作品线上展⑨|隶书中堂等9件,附魏艳、​龚万正书评

2023-07-31 16:31:27

编者由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中共达州市委宣传部主办,达州市文学艺术院(巴山书画院)、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达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达州日报社、达州市书法家协会承办的墨相——马骏华书法作品展”7月18日在巴山书画院(达州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汇集了马骏华几十年来创作的107件书法作品,内容丰富,书体齐备,形式多样,皆为马骏华先生性灵与心相的真实表达,展现了他内心所受的文化滋养与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即日起,市文学艺术院持续推出“墨相”马骏华书法作品线上展,让我们一同欣赏、感受马骏华书法艺术的魅力。

马骏华

1955年生,回族,四川达州人,大学学历。四川省第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达州市第一、二、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原达州市文联主席,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达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巴山书画院院长、四川文理学院客座教授。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作品先后参加全国书展、全国中青年书展、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首届国际青年书展、日中友好书展、日中名笔会展、中韩书法交流展、韩国世界美术大展等国际国内省级重大展览并获奖。作品选入《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法年鉴》等百余部书法专集中。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及国内外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被刊刻于国内外多处碑林等。先后出版《马骏华书法作品集》《马骏华书法艺术》《巴渠风书法艺术——马骏华》《养真——马骏华书法集》《马骏华书巴山书画院记》。先后获达州市“五个一工程”一等奖,第一、二届巴渠文艺贡献奖,达州市首届文艺政府奖,达州市建市20周年突出贡献奖,四川五一文学艺术奖,全国五一文学奖,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拔尖人才”称号。先后作为四川省书法家代表团、文化代表团成员应邀赴韩国、欧州、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书艺交流考察访问。
临《秦诏版》,篆书中堂,
181cm×75cm,
2012年作
菜根谭语二则,隶书中堂,
102cm×52cm,
2016年作
沈鹏诗,行草扇面,
33cm×68cm,

2021年作

芳树春流联,行书对联,
130cm×23cm×2,

2018年作

苏轼《赤壁怀古》,隶书扇面,
27cm×61cm,

2011年作

苏轼论书语,行书尺牍,
49cm×56cm,

2005年作

陶渊明诗,草书中堂,
205cm×70cm,

2010年作

王维《竹里馆》,草书小品,
50cm×31cm,

1998年作

表九重抒三闾联,隶书对联,
164cm×47cm,
2016年作
【贺“墨相”书展·诗文书评】

刚直隽迈写人生
——马骏华老师印记

魏艳

马骏华,达州书法人口中的“马老”。

马老这个称谓,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流传于达州。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刚二十出头。因为书法,我结缘并走近马老。马老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个子高大、英俊潇洒、才气超然、耿直豪迈。

马老的书法劲健大气,纵横捭阖,“金石”味浓,极富个性。尤其是他的隶书,更有着一种“枯藤老树昏鸦”的沧桑、古老、沉寂与静谧,散发着淡淡的忧伤和悠远之美,将人的思绪极力拉向远方,乃至远古。

马老书法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着较大影响。

2015年6月,达州市政协书画研究院组织研究员到山东临沂采风,与当地书画家开展书画交流。在书圣故里,马老挥笔自如、潇洒沉静、气定神闲、落笔生采,现场所创作品备受临沂书界朋友盛赞,尤其受到临沂书法爱好者、收藏者的追捧,并诚请题写“山东临沂美术馆”。

2016年11月,攀枝花市政协举办十省(区)十九市政协第十四届(攀枝花)书画联展,达州市政协应邀组织书画家代表等有关人员前往参加。书画创作交流现场,马老激情挥毫,迎来观赏者无数、掌声无数。事后,攀枝花市政协原秘书长唐云城先生告诉我说:他将创作交流的所有作品拍照发送北京有关专业人士赏鉴,马老作品得到了大大赞赏。

马老德艺双馨,是达州书法界领军人物。

他十分注重个人艺术修养的不断提升。他告诉我们说:“不论多忙多累多晚,每天回家后我都必须临帖习字,至少半个小时。”同时,他十分注重“巴山书家”群的塑造,善于发现和培养有热情、有潜力、有韧性的年轻书法人才,积极鼓励他们“走出去”求师问道、观展开眼。并以展代训,通过临帖、榜书、尺牍和各类主题书法展等方式,不断淬炼达州书法人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引领达州书法向着更高、更远、更好发展,养得达州书坛一池活水。

书如其人,人如其书。

马老在工作与生活中,刚直不阿,严守法纪,始终踩着底线往上看,不越雷池半步。有一年,他组织达州十一位书法家编印一套《巴渠风》书法作品集,以塑造宣传“巴山书家”。此事给市上有关领导汇报后,同意予以经费支持。但马老认为:这是我们的私事,不应占用财政资金。后来在十一位书法家共同努力下,多方筹资解决了此次印书经费问题。

对待同志,他同样耿直严厉,直截了当,不绕弯子。如在书法作品看稿时,他始终站在对艺术、对同仁负责的高度,实事求是地进行评鉴,从来不怕得罪人。或者他看到一些书法同仁用功不够,书艺有些退步,就会严厉地批评指出,从不留情面。对有发展潜力的书法后生,则以近乎“打击”的方式,克服其骄气,激励他们谦虚向学,在书法艺术求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马老不老!被我们叫了几十年的马老,至今仍然焕发着艺术的青春,刚直隽迈地书写着他的艺术人生和人生艺术。


巴蜀英才翰墨缘
——马骏华先生印象

龚万正

2019年因书法的机缘,与马骏华先生相识于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的开幕式上(宝鸡站),因常年在外工作,与家乡书法同道结识甚少,在此之前,虽早有耳闻,但未曾谋面。作为书坛前辈和长辈,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谦虚儒雅,风神俊爽。

观其近作,形制多样,书风齐备,篆隶楷行草五体兼修。形式上既有鸿篇巨制,又有手卷尺牍;书法风格多样:或雄浑、或刚健、或雅逸、或厚重;所创之作能在多种书体之间切换自如,无不彰显其深厚的传统功底和非凡的艺术驾驭能力,呈现出对书法艺术的深刻认知和感悟。

植根传统,崇尚经典。庄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书法研习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需要耐得住寂寞,唯有坚守,方得繁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书法从过去的书斋文化演变为现在的展厅文化,是当下创作的一个重要标志性转变,书法成为了一项时尚而热门的“竞技”项目,然而以展赛为主导的机制下,所创作出的书法作品多重形式而轻内容,注重外在的追求,而忽略内涵的沉淀。马先生年近古稀,依然笔耕不缀,坚持临帖日课师法传统,身处于这个时代而不为时风所染,坚持自己的书法艺术追求与人生目标,不得不对其投以敬佩的目光。《尚书》有云:“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习书亦然,须循序而渐进,如攀岩登梯,得一步进一步。

溯古探源,上下求索。清朱和羹《临池心解》有言:“学书须先明源流,次谙法度,次明传习之异同。”他初以颜鲁公楷书入手,求其浑厚端庄,打下坚实的基础,继而转入宋元诸家,上溯秦汉及晋唐。

其篆隶着力于《秦诏版》《散氏盘》《石门颂》等法帖,所作之书,用笔古朴深邃,势奇力强,结字匀适调和,方圆兼备,给人一种厚重而不失轻盈之感,如隶书中堂《改革开放怀伟人》、篆书《无门和尚诗》等。

其草书筑基山谷,着力于《诸上座》《廉颇蔺相如传》等帖的研习。所作之书,有疾闪飞动之势,线条圆润,恣肆纵横,于温润中露厚朴,既有山谷遗韵,又很好的融入巴蜀地域特有的书风和自我的理解,如行草八条屏《杜甫秋兴八首》、六条屏《前人诗六首》等。

其小楷取魏晋钟繇之法,融明代王宠之韵,创作过程中,贯以行书笔意,使作品通篇畅达,静中见动,结字纵横聚散,变化有度,颇为自然。书风趋于端庄古雅,给人一种冲和之感,如小楷团扇《高濂序古名论》《毛泽东诗词三首》等;

其行书用笔老辣,提按使转驾驭自如,方圆兼备。大字榜书锋势备全,融北碑方笔之法,线条遒健苍劲,如:榜书条幅《美如画》、榜书斗方《龙》。小字行书笔法娴熟,用笔潇洒而含蓄,有一种沉稳内敛、凝重笃实的和静之美,如:行草扇面《毛泽东词》、横幅《郑板桥诗》。

师古不泯,汲古化新。临摹古人经典法帖,是研习书法的不二法门,清朱履贞在其《书法捷要》中述:“临摹用工,是学书大要,然必先求古人意指,次究用笔,后像形体。”临帖是习书的起点,但却不是终点。临摹古人法帖的意义不是简单而机械的复制还原,其最终目的应是消化和吸收法帖中的营养元素,转换为自己的笔下艺术语言,师古而不囿。临摹即是学习和继承传统的有效途径,临摹也是创作手段之一。

透过马先生的临习之作,我们不难发现,他在继承临摹古帖时,并非完全照搬,而是有意识加以改造和再创作。

如篆书所临《散氏盘》,在丰富线条颗粒度的同时大胆掺入水墨之法,增加作品空间和线条的层次感,使整篇作品节奏明朗,气息通透。

草书所临黄山谷《诸上座》,有意识打破原帖的章法布局,将横式变为纵向,同时适当增强字势的开合对比,增加字组与轴线的摇曳,使作品在笔势、气韵、神采诸方面,呈现出似而又非全似原帖之感。

行书所临米芾《蜀素帖》,用笔上适当弱化原帖提按之法,参以右军笔意;结字上稍作变化,使其险中求稳等等,无一例外不呈现出作者对书法实践的思考和在承传古人上所下的功夫。

书以载道,文以化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文化素养是书法的基础和源泉,一个优秀的书法家,不仅要着力于外在的传统笔墨上下足功夫,内在的传统文化修养也至关重要,同理,一件好的作品,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技法内涵,书写内容的选取同样极为重要。从其所创作的作品中可得知,他不仅注重技法的丰富,对文字内容的选取也极其重视。所创作的作品中在内容择取上,既有参禅悟道与启迪人生和智慧的内容,又有唐诗宋词、也有前贤诗文和书法理论相关文章等,充分反映了其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日益喧嚣和繁华的书法世界里,能数十年坚守如一,殊为不易。马先生在学书路上,上下求索,求本源,会道技之理。正所谓:“道者,进乎技矣。”

祝愿马先生百尺竿头再进步,行稳致远。




确定取消关注
  • 取消
  • 确定
九月 小编
2023-07-31 16:31:27
关注

0

推荐
评论
暂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取消 写评论 发送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