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相”马骏华书法作品线上展⑧|行草横幅等8件,附唐天晓、伍蜀峰书评
编者:由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中共达州市委宣传部主办,达州市文学艺术院(巴山书画院)、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达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达州日报社、达州市书法家协会承办的“墨相——马骏华书法作品展”7月18日在巴山书画院(达州美术馆)开幕。
马骏华
2019年作
2002年作
2014年作
2010年作
2000年作
2016年作
【贺“墨相”书展·诗文书评】
▼
书为心画,现仅从部分书法作品感悟先生魅力。
榜书对联《千岩万壑》是先生近作,先生近古稀仍有雄强气魄。如果没有汉魏笔法的骨力、汉唐书风的雄强霸气是控制不了的。没有大决心、大热爱、大痴迷肯定写不出擘窠大字。沙孟海先生晚年喜欢写榜书,他说:“我写大字,如牛耕田,用尽气力。”先生的榜书,让我们感知其力、其势、其“不可一世”。《千岩万壑》融碑帖一炉,沉着的运笔兼有痛快,疾与涩统一,积点成线,古朴大气,酣畅淋漓,浑然天成,看似平常却最奇崛。
先生对砖文、帛书及敦煌写经大量涉及,尤爱汉魏六朝碑版。书风南北兼容,入古出新,开张大气,纵横有度。如《前人语》隶书横幅可见先生在《石门颂》和《好大王》两碑上下的功夫。《石门颂》的恣肆、纵逸、豁达、壮观,草情篆意;《好大王》方正拙朴,圆浑敦厚。先生擅长用长锋羊毫,所谓“唯笔软而奇怪生焉”,先生用笔在收、放,提、按,绞转、衅扭中达到万毫齐力,八面出锋。正如侯忠明先生解读先生隶书:“中锋用笔,裹笔而行,力在其间,线条厚重饱满,烂漫多姿又气息连贯。”
先生隶书的结体在《石门颂》《好大王》基础上自出机杼,空灵、恣肆、纵逸、敦厚而灵动……已经形成自己的面貌。如隶书九条屏《毛笔赋》,这样大的作品,风格统一,字字独立而气息畅通,入古出新,开张大气,笔力雄强。章继肃先生曾在《马骏华书法艺术》序言中充分肯定了其隶书的探索。
此次展出作品中先生五体齐备,有临有创,“字古”一目了然,看先生的“式新”:展出作品分类有“大作品”“中作品”“小作品”和“特殊尺寸”之分,形式上,条幅、横幅、对联、中堂、斗方、扇面、条屏等全部涵盖,用纸上,红、白、黄、仿古、洒金、洒银、状元卷、瓦当等,让人耳目一新,真正达到了“字古式新”。凡此种种,可以感知马老师付出的心血实在不少。
马骏华先生负责达州市书法活动四十年,对后学多有提携。1990年10月,笔者在达县教育学院学习时,书法老师程志强先生邀请马老师来学院指导我们的书法学习,留下不少墨宝。那时马老师风华正茂,谈笑风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1年10月,在凤凰头街上,先生组织的“千米长卷书华章”现场书法,书者千余人,开达州现场书法之先河,观者如流。那是我第一次在大众面前创作,再后来先生组织了多次看稿,让我们这些爱好者一步步迈入书法殿堂。
马骏华先生为人谦和、胸怀宽广。书法创作上,他目光如炬,高屋建瓴。2012年达州市国防教育书画展,我交了一件隶书作品,只获优秀奖,马老师说,“你擅长行书,却拿一件隶书作品,用你最弱的去比别人最强的,结果可想而知。”我才恍然大悟。
马骏华先生是达州市第一、二、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那时国家还不太重视书法及书法教学,他多次提及有关“让书法进课堂”的议案,他不忘初心,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为传承书法文化疾呼。“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我们仍然可以从他的几件作品品悟。隶书扇面《报任少卿书》,马老师写这件作品游刃有余,艺高人胆大,大疏大密,如其人坦坦荡荡,昭廓心境。
写小楷也是先生一绝,先生初学唐人写经,而后融入魏碑、敦煌文书。其书法举重若轻,时而淋漓痛快,时而古朴憨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全国中青展入选名单公布,有马老师的小楷入选时,我们都很意外——马老师不是写行书的吗?这次却小楷入展。当《书法》杂志刊登其作品时,我们才一睹真容。
马老师说,要创作作品了,他常常要把自己关起来,几天几夜不出门。手有“绣花功夫”,志有如此毅力,心怀如此大爱,如此的孜孜矻矻……必然成就了马老师。
我们再看先生的行书,正如2018年5月先生出版的《养真》书法作品集,所谈“抱璞养真,翰墨载道”。“真”,是一种纯粹,就书法而言,“真”即是“正” ,其价值取向是正道、纯正、大道、本能。书法的真形、真气、真性、真情,必然靠“养”。先生行书最能综合其各体所长。如行草一家,涵盖了草书;很多时候行楷一体,又涵盖了楷书;而行书的篆籀笔法,隶书的开张、高古,也融入了隶篆。先生的行书呈现出“吃百家饭”,南北兼容,纵横有度的特点,苍劲隽迈、洒脱蕴藉,如龙蟠雾。
马骏华与书法结缘近六十载,观其书法“如对至尊”。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马老师的人生写照,也是其书法的写真。孙过庭说“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马老书法也!
马老骏华先生乃达州书坛执牛耳者,当局拟专事筹其从艺四十年之书展,嘱予就小楷缀字,予忐忑应之,实恐不及也!
先生擅五体,其小楷,却着力不多,量亦少,而面貌新,古来未之有也,然真未之有耶?非也,精神暗通也。其扁横之势,隶味之浓,有钟繇遗风,抑或与其累年深耕篆隶有干。
其字法,楷中有隶魏以厚其古,楷中杂行草以活其态,足矣!
论笔法,横,一改其篆籀动作,顺锋直入,行笔主中锋,次侧锋,入眼简洁;竖,笔起魏碑意,入纸稳而迅疾,线头若斧劈;笔收处间或汉简意,丰盈圆润。尤以横折,除却提按,通篇直切而下,异貌乃出。余如竖以点代,捺作横态,长线短出,此笔画互通之用,全在于当下之随机化裁,一扫唐以降之楷相而生机出焉。
章法上,撷唐人抄经,自然书写,于字之大小,墨之浓淡虚实上少作安排;其左缩右伸之字态,一概左倾之竖笔,若细雨之于斜风,扑面而来。
噫吁嘻!先生游历五体,体体早有贯通,孜孜遍取古法,法法已无定法,焉能就小楷而小楷耶?即或有言,能尽乎哉?况予非先生,又焉知先生之法喜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