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文达艺

“墨相”马骏华书法作品线上展⑤|行书条幅等8件,附侯候、凌灿印书评

2023-07-25 11:17:23

编者由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中共达州市委宣传部主办,达州市文学艺术院(巴山书画院)、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达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达州日报社、达州市书法家协会承办的墨相——马骏华书法作品展”7月18日在巴山书画院(达州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汇集了马骏华几十年来创作的107件书法作品,内容丰富,书体齐备,形式多样,皆为马骏华先生性灵与心相的真实表达,展现了他内心所受的文化滋养与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即日起,市文学艺术院持续推出“墨相”马骏华书法作品线上展,让我们一同欣赏、感受马骏华书法艺术的魅力。

马骏华

1955年生,回族,四川达州人,大学学历。四川省第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达州市第一、二、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原达州市文联主席,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达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巴山书画院院长、四川文理学院客座教授。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作品先后参加全国书展、全国中青年书展、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首届国际青年书展、日中友好书展、日中名笔会展、中韩书法交流展、韩国世界美术大展等国际国内省级重大展览并获奖。作品选入《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法年鉴》等百余部书法专集中。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及国内外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被刊刻于国内外多处碑林等。先后出版《马骏华书法作品集》《马骏华书法艺术》《巴渠风书法艺术——马骏华》《养真——马骏华书法集》《马骏华书巴山书画院记》。先后获达州市“五个一工程”一等奖,第一、二届巴渠文艺贡献奖,达州市首届文艺政府奖,达州市建市20周年突出贡献奖,四川五一文学艺术奖,全国五一文学奖,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拔尖人才”称号。先后作为四川省书法家代表团、文化代表团成员应邀赴韩国、欧州、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书艺交流考察访问。
杨守敬学书迩言,行书条幅,
179cm×40cm,

2018年作

白居易诗一首,草书小品,
69cm×36cm,

2016年作

方整圆融联,隶书对联,
132cm×21cm×2,

1998年作


菜根谭语,小楷团扇,
66cm×66cm,

2005年作


茶蕴万象,行草横幅,
34cm×138cm,
2020年作
兰亭集序,隶书中堂,
70cm×38cm,

2015年作


前人语,行楷三团扇,
33cm×33cm×3,

2017年作

选临《石门颂》,隶书条幅,
232cm×48cm,

2004年作


【贺“墨相”书展·诗文书评】

风,拂过记忆的深处


侯候


马老个展“墨相”开展在即,令我回想上一次集中观看马老作品,是2018年的“四面风”,那是四川省文联六位艺术家的联展。
我算是开展当日第一个参观者了,提前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凤凰山腰的巴山书画院。之所以早到,一则是作为学生,为老师的喜事而兴奋;另外作为爱好者,难得有这次学习机会。
仲春朝阳透过院前一排粗壮茂密的刺桐,在开幕式现场洒满一地温暖和喜庆。马老早已站立门前迎接嘉宾,慈祥的“招牌”笑容、爽朗的亲切话语,更为倜傥潇洒。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开展前日马老意外摔了一跤,工作人员让他坐在凳子上,但他依然站得笔挺,或者一瘸一拐地来来去去。后来才得知,他的下额和腿竟然缝了数十针。
趁开幕前的空闲,马老领着我来到宽敞的二楼展厅。省文联系统六位书画家精心创作的作品烹制成一场精神的盛宴,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关于作品,特别是马老第一次集中展示的十六件力作,我没有能力从专业的视角评论和赏析,唯有从心底膜拜。但是我明显感受到,一阵风,在安静的展厅,在黑白之间,从记忆的深处,轻轻拂过……
与马老的结识是近十五年前的事。因为读师范期间参加过全市的展览,毕业参加工作后,马老专门给万源书协打电话说要多关注我,其实那时还未曾与其谋面。真正当面聆听马老教诲,是在达师专(现四川文理学院)函授外语期间,恰逢他受邀在书画班教授创作,虽是一名旁听生,但随和可亲的马老却给了我特殊的照顾。后来几年间,一有机会到达州,我都会去他办公室请教,即使再忙,他也会抽空点拨,并近乎夸张地表扬我一番。在他悉心指导和关怀鼓励下,我信心倍增、激情高涨,近十年前就加入了省书协。
那些年达州还没有一个有规模上档次的展馆,承办高规格的展出也很少。每次市书协集中看稿,要么在马老当时供职的市文化馆会议室,要么就是在某个茶楼的大厅,作品铺一地。记得有一年全市迎春书法小品展,几十件作品就只好蜷缩在荷叶街一个二十来米长的橱窗里。幸好,每逢成都、西安等地有大型展览或者看稿会,马老都会组织我们前往学习。也正是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他对书艺的求索和对后学的提携。我知道,成立书画院一直是马老的的梦想,在达州文联主席任上,他连续八年在人大议案中提及,每次谈到书画院的事情都会特别来劲。现在置身于川东一流书画院,享受视觉盛宴的时候,我却无法用文字和语言去描述马老的坚守、艰辛与付出……
随着工作性质的变化,已没有在乡村教书时的大把时间。支一块门板、买几刀“火纸”临帖写字的休闲方式,只能成为一种回忆,或是一种向往。虽然有幸与马老同在一座城市上班,但却很少主动去拜访,很多时候连市内的展览也不愿参加,因为自己书艺不见长进、拿不出好作品,甚感愧疚,尤其是面对尊敬的马老。但是他始终没有把我放弃,不管是书法创作、还是为人处世,无论是途中偶遇,还是在他家小聚,依然亦师亦友般语重心长。听说我要买新房,马老说一定要把最大的房间做书房。虽没能完全遵照他的嘱托,但还是辟出了一个不算小的写字的地方,我想在这个已经变化的时空里,让当初的追求和梦想清晰而明朗……
开幕式后,观展者迫不及待地涌入展厅。我退出来走进马老的创作室,面对一墙的书一墙的作品,一个人呆坐在那里,喜欢那种美好的氛围、宁静的惬意。
哦,这回是马老一个人的展览, 百多件作品呢,将是一场怎样的视觉盛宴呢,我已经有点迫不及待想去巴山书画院了……

书格高标草含骏润巴山气自华
——品读“墨相·马骏华书法作品展”之草书有感

凌灿印

巴山巍巍,州水泱泱。达州这一川东明珠之沃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可谓才人辈出。古往今来,在巴文化厚积的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在中国书法这一领域也涌现了不少名家名作。渠县城坝遗址出土的十五枚蒙学汉简《仓颉篇》弥足珍贵,冯沈二阙之八分隶书庄严潇洒,宋代《紫云坪植茗灵园记》摩崖石刻骨力洞达……明有禅学书法大家破山禅师,清有承袭鲁公的廖伦,当代有张爱萍、魏传统、杨超岁寒三友,达州书协首任主席章继肃先生,今日巴山书家之泰山北斗马骏华先生,他们无不将中国书法进行着继承与弘扬,而且每一个体的书法都有着独特的风格与面貌。今日之巴山书坛的研习者,无不在他们的艺术人生、名品佳作影响下得到滋养与提升。

作为我个人的成长经历,纵观横览,历数之下,当尊人生贵人——马骏华先生,他既是我人生的引路人,更是我书艺师授教化、工作指点迷津、提醒处世为人之道的恩师。

时维癸卯,巴山胜地凤凰山麓之巴山书画院将掀起一场书法盛会:“墨相”——马骏华书法作品展。将展出马老近年书法精品佳作107件,涵盖真行草隶篆,榜书、尺牍、楹联、手卷、册页、中堂、条屏、团扇、小品、条幅、横幅、斗方等形式一应俱全,将马老风格彰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其书艺人生不愧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对于马老书法的熟悉程度,我或许是达州最熟悉的那位吧。这得益于与他相识二十七年,在他身边工作已经十七年,耳濡目染,时常听闻他讲述“父严励学渊源”“书法改变命运”“躬耕文坛四十年”的学书与人生历程,目睹其倾力奉献川东书坛的精神。马老从1983年至今在达州从事书法组织工作四十年,1984年开始任达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2009年9月在达州市书法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全票当选为主席,2018年8月再次当选为第七届主席。四十年来,他一直为达州书法艺术事业的长远发展,殚精竭虑,从组织建设、队伍发展、活动开展、人才培养、书法创作、书法教育和理论研究、对外交流等方面默默地奉献。特别是这十多年来,为了达州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他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七提议案而终于建成巴山书画院——达州书画艺术家的精神家园,精心策划系列书法展览、交流笔会、书法惠民等活动,努力打造“巴山书家”品牌,从各个方面锤炼达州书法队伍,培养了大批书法艺术人才,推动达州书法作者创作了大批在全国、省级重大展览中获奖、入展、入选的精品力作。

马老先后担任达州市文化馆馆长、达州市文联主席等职,不但平时忙于公务,还要把协会的组织工作做得有条不紊,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个人书法艺术创作。在他的勤奋努力下,于1988年加入中国书协,创作的书法作品入选全国届展、中青展、兰亭展、中日名笔会展、中韩书法展,多次获全国性展览大奖,被人民大会堂等机构收藏,或收入书法典籍等,历任四川省书协第二至六届常务理事、评审委员,马老五体皆善,作品辨识度高,独具一格,盛名享巴蜀大地,作为“巴山书家”的领军人物,影响了巴山书坛广大书家与后学。

透过马老的这次个展,不难看出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也是他潜心研究的结晶。细细品读先生的每一件书作,皆取法高古,将晋韵唐法宋意与先秦汉魏碑版墓志融于一体,形成了南北兼容的刚毅、浑穆、古雅书风。观其草书《美如画》《润物无声》《千岩万壑联》,以榜书条幅、对联形式呈现,线条绵厚裹如铁,姿态欹侧动如逃,尽显苍茫老辣;其用笔既沉着又痛快,既刚猛又稳健,既雍穆又潇洒;其结体做到了“偏而得中”,既有高低、长短、争壤之别,又让人感觉到中和、适度;其用墨也润渴相生,变化于行涩之间,过渡自然流畅。《书谱》有云:“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是草书的精髓所在。先生之草书,不仅展现的是精气神,更是展现作品的精神内涵与他的独特气质。

再观横卷李白诗《行路难》、横幅常建诗《题破山禅寺后禅院》、小品《陆游诗句》、中堂《陶渊明诗》、八条屏杜甫《秋兴八首》等草书作品,典型取法于黄山谷《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廉颇蔺相如列传》,在结体与笔法上又融注《大观帖》《十七帖》《书谱》,因其书写习惯为高管执笔,长锋纯羊毫而就,时时裹锋逆入,处处中锋绞转,挥运之间令其笔锋伸缩变换,行笔中侧卧交替使用,决定其书作线条状态与风貌,其笔画参差错落,点线圆劲而弹性十足,尽显刚劲挺拔,似有“绵里藏针,惊蛇入草”之状。因此,骏华先生之草书在笔法上与众不同,恰如解缙《春雨杂述》言:“若夫用笔,毫厘锋颖之间,顿挫之,郁屈之,周而折之,抑而扬之,藏而出之,垂而缩之,往而复之,逆而顺之,下而上之,袭而掩之,盘旋之,踊跃之,沥之使之入,衄之使之凝,染之如穿,按之如扫,注之趯之,擢之指之,挥之掉之,提之拂之,空中坠之,架虚抢之……”笔法极尽变化,又将碑与篆籀意融化其中,线条多枯笔涩进,如枯藤老树,又有“惊蛇入草,飞鸟出林”之状,时而蜻蜓点水,时而骏马奔腾,时而小桥流水,时而波澜壮阔,笔触略显肆意飞扬,总有一股弹跳感,曲直间张力尽显,苍茫生涩老辣,风神个性十足。正如《书概》云:“昔人言为书之体,须入其形,以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状之,取不齐也。然不齐之中,流通照应,必有大齐存。故辨草者,尤以书脉为要焉。”其形其状,意态中和,气贯神足。将其置于任何展厅,一眼便知其面目,独具巴山风骨。

岁月芳华,年近古稀的他,依然玉树临风,目光炯炯,气宇轩昂,步履矫健,行走如风。其人其书,历经沧桑岁月,从平正到险绝,再回归平正,已然人书俱老……




确定取消关注
  • 取消
  • 确定
九月 小编
2023-07-25 11:17:23
关注

0

推荐
评论
暂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取消 写评论 发送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