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相”马骏华书法作品线上展④|隶书横幅等8件,附付国、姜强书评
编者:由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中共达州市委宣传部主办,达州市文学艺术院(巴山书画院)、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达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达州日报社、达州市书法家协会承办的“墨相——马骏华书法作品展”7月18日在巴山书画院(达州美术馆)开幕。
马骏华
2012年作
2016年作
2003年作
1995年作
2014年作
2022年作
1997年作
2013年作
【贺“墨相”书展·诗文书评】
▼
欣闻马主席将举办个人书法展,欢欣鼓舞,我认识主席已经近三十年了,他对我个人的成长和书法艺术的进步影响非常大,没有主席的教诲,我也许还游离在书法圈外。
这次极具规模的个展,是达州书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来者指明了方向,看到了希望。一个人的成功源于自身数十年孜孜以求,同时带动一个团队,一代又一代爱好者前赴后继。作为书学后辈,感恩马老的无私,也坚信,达州书法、巴山书家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骏华先生一直是我人生成长的榜样和书法学习路上的导师,其为人、为学、为艺一直对我的人生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欣闻先生个展在即,更是有幸提前拜读和学习先生书法佳作,实乃一大乐事,一一观之,震撼之余,实有颇多感慨,乃记之数言。
细观先生书法其真、行、草、隶、篆无不精妙且彰显个人风格;从传统中来,又从传统中出;其书尽现古、厚、朴、拙、劲;观其书而识其性,识其人而更懂其书。先生书臻化境,其人也至真诚。实乃达州书坛高峰也,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强烈的书法风格无不影响同道后学,其人、其书常常传之为佳话也。
吾2006年入文理学院美术系,时颇好学书,一遇佳帖善本、名人墨迹,便情不自禁,手描心画。偶从一年代久远的《达州晚报》,见一篇名人事记,便是我和马骏华主席的第一次“相识”,被先生的艺术经历感动,为先生的书法感染,那时便心生仰慕之情,起结识之念;但心中自觉“毛头小子”不自量力,哪是可以结识的人物;一直有心但未能踏出一步。后因机缘认识凌灿印老师,而后经老师引荐,有幸结识先生,先生关爱和提携后学,时常提点,传书授艺,指点迷津,使我受益良多;至今回忆,受先生指导已十余年。
清人梁巘《评书帖》有记: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得古人之笔者,我自为古,方可与古人争一席之地,此是古今大书家共有之决心。得风气者为蓬草,得神骨者为蛟龙。先生其书取法高古,深入传统,于魏晋、两汉、明清等名碑法帖用功甚深,独出己意,融汇贯通,以古人之笔墨为自我之面目,以汉魏之法度为自我之神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才见先生师法古人之取舍处,变化处,精绝处,独到处。
先生曾为四川省第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达州市第一、二、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原达州市文联主席、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达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巴山书画院院长、四川文理学院客座教授。其数十年间为达州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先后获达州市“五个一工程”一等奖、第一二届巴渠文艺贡献奖、 达州市首届文艺政府奖、达州市建市二十周年突出贡献奖、“四川五一文学艺术奖”、“全国五一文学奖”、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拔尖人才”称号。
闲暇之余,潜心治学,名扬全国。并曾长期担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正书专委会委员等职;其丰硕的艺术成果彰显先生的艺术造诣;其书法作品、石刻、牌匾等已经成为达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先生隶书独具艺术魅力,隶书佳作遍布达城大街小巷。其隶书力贯千钧能扛鼎,入木三分墨痕新;整体开张肆意,酣畅淋漓,对比强烈,其宽处疏可走马,其紧处密不透风;用笔苍劲老辣,如钢钎刻石,如千军对峙,长枪出鞘,大气磅礴、真气弥漫,其独特的艺术造型给观者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先生之行书实用篆籀笔法,高古绝尘,肃穆庄严,其用笔雄浑处如黄钟大吕,尽现英气、正气、豪气,满纸云烟,真气弥漫,对立而统一,枯而不燥,湿而不滞;先生尤善因字造势,经营位置,犹如排兵布阵,攻守兼备,但又不失自然之态,常让人拍手叫绝。
苏东坡论书有句:“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世人贵草书之难者,乃是在严肃庄重之态,写意传神之妙,澄怀味象之理,能于其腕底生发之际,俯仰而体悟,振迅于天真,笔墨流于胸襟而出于意外者,方为其间之高手。”先生之草书独有风貌,取法黄山谷,点画形质间以古朴苍茫独开新境,使之面目一新,书之逸趣跃然纸上。黄山谷之草书以长枪大戟之线、凝重洗练之点为主要特点,然纵横捭阖之笔,如神龙在云,舒卷变化皆在意料之外。此间之妙,于先生草书运斤如风之时,大可窥见其书得山谷开阖之势,笔法收放之精妙处,不徐不疾,神完气足也。
董宗伯云:“小字难于宽展而有余,又以萧散古淡为贵,游刃有余地。此作小楷秘诀,刻秦汉小印秘诀。”先生之小楷,古雅厚朴,古意盎然,取法魏晋;点画之间厚重而不失灵动,小巧而不失宽博舒展。深得古人之萧散古淡要诀也。
傅山云:“作小楷须用大力,柱笔著纸,如以千斤铁杖柱地。若谓小字无须重力,可以飘忽点缀而就,便于此技说梦。”细观先生小楷书作,笔笔相生,却古拙厚重,力有千钧,小字却有大势,笔画厚实,似有三维立体之感,实属高妙。先生时常伏案作楷,一笔一画,一丝不苟,一气呵成,其严谨的治学之风更是学书人之楷模。
先生篆书示人较少,多为临习之作,多为大篆,其所临《散氏盘》《秦诏版》《毛公鼎》风骨俊逸,朴茂雄浑,其功力深厚不在其余书体之下;先生所作篆书以秦诏版为基旁征博取,圆浑苍劲,自成一炉,自出新意。
先生为人、为学、为艺,一直都在坚守内心那个至真、至诚的信念,一直饱含对艺术的热情,无论是负责市文化馆、市文联、巴山书画院期间,都是全力以赴,把热情全部奉献给了艺术事业。
潜心书法艺术不断汲古出新、不断自我超越,是汗水和耕耘成就了先生今天的丰硕成果,更是先生几十年如一日问道书艺的结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祝福先生身体康泰,艺术长青!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