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文达艺

【秋实巴山】邹清平作品展

2022-12-15 17:44:42


前言
勤耕苦耘,春华秋实。巴山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于2019年7月开班。历经三年,学员们在导师的精心辅导下,均取得丰硕的创作成果,研修班学员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及文学刊物,公开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000余件。其中,在《人民日报》《中国作家》《诗刊》《人民文学》《光明日报》《文艺报》《解放军文艺》《中华诗词》等国家级刊物发表作品100余件。公开出版文学作品20部。获省级以上各种表彰奖励200余项(次),获中宣部、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长篇小说1部。现将高研班学员学习期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作品结集成展示,以飨读者。(展示按照《秋实巴山》——巴山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2019—2022年优秀作品集目录排序)

+

+

学员简介


邹清平,男,1965年5月,大学文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达州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达州市首届文艺名师、《巴山文艺》副主编。从1984年在《巴山文学》发表习作以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散文选刊》《意林》《四川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300余篇,出版散文集《你是一棵树》《门前一棵树》《心中一棵树》。10余次获得省级以上报刊优秀作品奖。


进山识鸟音

大周末、节假日、公休假,我最喜爱和亲朋好友结伴而行,在大山深处的农家乐、民宿客栈望朗月,观日出,听鸟鸣,闻炊烟,喝山泉水,吃柴火罐儿饭,品新鲜活泼泥土芬芳的季节蔬菜,尝时令水果,购乡间土特产,内心完全放下城市里的喧嚣嘈杂,功名利禄。在绿水青山的环境里,放松全身,其乐融融,给疲惫的身心放个自然休闲假。
2020年五一大假头两天约了三家朋友,翻山越岭驱车约两小时,来到巴山深处万源市海拔一千米以上的烟霞山在潘家大院民宿酒店落脚,每人每天吃住包干七十元,开启了轻松愉快的休闲度假日子。
晚上住吊脚楼,楼下的牛响铃时不时发出自然叮当铃声,久未听见,十分亲切悦耳。早晨五点三十分,天色刚亮,窗外传来仿佛在询问“你在睡觉?你在睡觉?”轻轻的、柔柔的鸟鸣声,生怕惊动了熟睡的乡民们。我是自然醒来,十分好奇,静悄悄的披好衣服,推开窗户,观望高高的核桃树和楠木树,突然又从飘荡的树叶里传来轻轻的婉转清脆的鸟鸣声:“你在睡觉?你在睡觉?”确实此时的乡村,绝大多数乡民们还在甜蜜的睡梦中。
我轻脚轻手来到院坝中央,举头望见还有一根更粗状、更高大的榉木树,它和核桃树、楠木树在地面形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图案。正在我做深呼吸的时候,突然榉木树上不知名的几只鸟儿唱出了欢快的歌声:“起床了,起床了”。我看手机时间,此时正好六点,我洗耳静听,又传出了几只鸟儿“起床了、起床了”轻快的、欢快的、温柔的叫声,神似我小时候早晨母亲慈祥温柔的叫我起床的声音。带着天地灵气露珠的鸟语空谷传音,清朗如汩汩山泉。我好奇的仰望三棵树,又悄悄地来到大树下,只见树叶里约莫十多只鸟儿,异口同声齐鸣“起床了、起床了”,我凝望良久,见此情景久久没有离开,鸟儿早上催人起床,用温柔欢快的声音唤醒村民,村民只好愉快翻身起床,开始一天新的生活,进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勤快日子。因为有鸟用自然美妙的歌声督促召唤起床,村民们互相提醒鼓励,早早起床不睡懒觉。六点半我们端着碗在院坝里边吃早饭,边欣赏乡村自然美景。二十多米高的核桃树、楠木树、榉木树树叶在风中摇曳,仿佛和鸟儿一样奏出了山村幸福的乐章。
七点钟左右出门,我们有的提着篮子,有的背着摇篮,有的挎着帆布包包,轻松愉快步行来到森林里,今天的任务是寻寻觅觅采野茶。刚进入层层叠叠的树林里,活泼泼绿蓬蓬的茶叶涌入眼帘,正开始采时,“欢迎采、欢迎采”。树叶里几只不知名字的鸟儿,突然在宁静的树林里,同时从不同的方向传来热情的欢迎声,我们喜笑颜开、喜上眉梢、哈哈大笑。是不是鸟儿也知道乡间谚语“茶叶茂盛要有人来采,姑娘漂亮要有人来爱”。我们这样说着,采茶的兴趣更加浓厚,陡然倍增,在热忱的欢迎声里,双手开始像鸡啄米一样上下开干了。十点钟左右,带的装茶工具就快要装满了。此时我们爬上了更高的绿色台阶采茶,森林中突然蹦出一片鸟鸣声“快采哟、快采哟”。温柔的鸟鸣声更让我们觉得大自然太神奇,全部停下手中的活路,凝神静听,鸟儿真是传出 “快采哟、快采哟”的温柔提醒声,仿佛是提神鼓劲的声音,我们又精神抖擞的继续采了。见到绿意浓浓的嫩茶尖,脚挪不开了,手离不开了,心更离不开了。难道是茶叶树和鸟儿演的双簧戏,要我们采茶人加紧采茶?匪夷所思。若不是我在树林中亲耳听见,我也会认为是绿色的谎言。
太阳高照,暖风吹拂,我们在鸟语伴奏的树林里采茶,满载而归。行走在一块大石坝上小歇时,一群像喜鹊,但尾巴特长色彩美丽不知名的鸟儿,在绿波荡漾的树林里齐鸣,又在飞又在叫,突然发出与人一样的声音“真勤快、真勤快、真勤快”。仿佛是她们载歌载舞纵情歌唱表扬我们。究竟是不是鸟儿们在高声齐唱称赞我们勤快不得而知,但我们在微风里脚步变轻,心情更愉快地回到了客栈。
午饭后开始制茶了,蹿火的姐姐随口说出“制茶不在巧,全靠揉得好”。我们专心致志制茶,有的在铁锅里翻炒茶,有的在簸箕里像打太极拳一样揉茶,齐心协力边制茶边和女主人家胡老师摆龙门阵,说鸟儿从早上开始一直用欢快温柔的叫声,仿佛是人的声音,催促你们起床。用婉转的歌声伴奏表扬你们愉快的乡村生活日子。女主人说,是啊,早晨用“起床了、起床了”的欢叫声催促我们早起,我们在田间地头干农活干累了,几只鸟儿突然发出了听起来像“你勤快、你勤快”又像“你真乖,你真乖”的赞扬声,人们哪里经得起鸟儿的表扬,干活的劲越来越大,心里还甜滋滋的。原来久居乡村的村民对有趣的鸟鸣,也有赏心悦目的同感。鸟语真是乡村开心的笑声。《增广贤文》说“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我们真的是“进山识鸟音”,享受了鸟鸣山更幽,鸟语与人的乐趣,享受了人与自然如此和谐,身心与大自然完全融入的幸福甜蜜。
《光明日报》2020年6月19日

我的隐形翅膀

我一直有两个隐形翅膀,助推我愉快地前行。
大巴山深处偏僻的小山村里蓬门筚户出生的我,从小父母亲就教育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有大哥大姐韦编三绝的榜样,我从小就爱读书学习,先是看了许多连环画,也叫小人书,知道了英雄人物的故事,特别是《高玉宝》这本连环画里图文并茂地告诉我,高玉宝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是如何读书,渴望知识的,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再是在院坝里的青石板上,在山梁上放牛放羊玩耍时在石板上写,在石板上练,背诗背下来的唐诗宋词、毛主席的三十八首诗词和李白的《蜀道难》等。至今对我生活和工作大有裨益。
读小学时,母亲扯了一尺哔叽布在煤油灯下给我缝了一个书包,书包里除了装有课本外,一直有两样与课文无关的东西,一样是竹笛,一样是一本课外读物。在放学的路上爬坡爬累歇气时,就取出竹笛,对着大山,对着森林,对着夕阳,对着小溪,在石头上,在大树下,苦练《北风吹》和《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曲子,后来还在县文工团表演过竹笛独奏,这是我自己认为苦练的最高奖赏。还有一样是课外读物,要么是作文选读,要么是散文选集,要么是小说。一有空就挤时间学习,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就是我一学期里帮父母亲做农活砍柴割草煮饭后抽空读完了的,那优美的语句描写,那英雄人物不怕困难,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英勇精神至今萦绕在脑海。激荡在我的工作和生活细节中,激励着我克服困难的勇气。
虽然不敢说手不释卷,但我敢说小学毕业后确实是就形成了爱学习的习惯。在大队附设初中读书时(现在早就不会在村小办初中了),语文老师刘富常见我学习刻苦用功,随时把书包背上的习惯,特别在班上讲了牛角挂书成语的故事,并表扬我学习认真,随时挤时间学习,这更加激励我爱学习的劲头,更加燃烧了我学习的热情,广泛地阅读了能买到或借到的课外书,特别记忆深刻地是翻山越岭跑了八十多公里山路在另外一个镇上借了一本《当代》杂志,如同炙烤的阳光下行走干渴了喝山泉,如同山间的喜鹊展翅,自如轻盈。
在十公里外的村上读了两年附设初中,因为刻苦学习,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报答了老师,报答了父母,报答了养育的大山,报答了滋润的小河。后来走出了大山,到了更远处求学,但我坚持学习的习惯一直伴我走进新的生活,迈向更加遥远的日子。以至工作后固守,没有改变。
走向工作的第一驿站是地区五金公司,我在远离市中心区七公里的七里沟小山村里守仓库,库房前面是一坡梯田,梯田两边是一片松林,背后的大山梁上人烟更是稀少了,在那样的小山村里发货守商品度日,有几个同去的伙计,总是不安心,要么请病假,要么请事假,而我每每收到父母亲的来信总是提醒我农民的儿子,大山里的孩子,要有吃苦精神,守好自己的岗位,干一行,爱一行。我捧着抵万金的家书,总是读得热泪盈眶,热情满怀。暗下决心,无论有多么艰难都要坚持住(其实对我来说不艰难),我想比红军要幸福多少倍,他们吃不饱肚子,还有敌人围追堵截,有生命危险;比我小时候放牛放羊强多了,那时满山遍野奔波后,只有望着日落西山的惆怅,空空如也的肚子,美丽的夕阳也变得十分平常。因为饿了,只有吃点烧红苕,烧洋芋这类食品,当时有这些吃的都不错了,想想这些,看看现在,多么幸福,于是扬起生活的希望风帆,驶向那未来的彼岸。
暗下决心爱岗敬业,做好商品的进出帐目,一一核对,仔细发好每批货物,熟记每批商品的性能及使用常识,方便顾客问这问那的咨询。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给自己规定了必须参加自考大专的学习,并写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以及五金公司的新闻,每一个月自己定下必须要在《通川日报》(达州日报前身)发表新闻或其他文章三篇的硬任务,写单位的新闻,对熟悉单位业务大有帮助,这是相得益彰,一举数得的好事,我坚持了六个月,本职工作也做好了,又宣传了单位的工作,半年后,领导根据我的业绩,调到了公司政工科做宣传工作,这次工作调整,我倍感幸福,再也不会穿着解放鞋步行往返几公里到日报社送稿子了;再也不会因为进城采访了新闻,晚上拄着打狗防蛇的拐杖,拿上手电筒,回到七里沟山村了;到新华书店读书买书的距离更近了;有的是发挥特长的工作环境了;有的是充满激情岁月,干劲倍增的日子了。初偿爱岗敬业甜头,让我更下决心要每月在报刊上发表四篇的新任务。
立足岗位成才的思想,让我工作认真,任劳任怨。一千多个日子过去了,突然调我到地区商业局办公室工作,并兼任巴山商业经济编辑。突如其来的喜讯,让同事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我自己认为这是爱岗敬业的因素。
干一行,爱一行,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心中无限快乐!我就在实践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岗位需要什么知识就补什么,我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如饥似渴地钻研,乐不知倦地学习,很快在新的岗位上又成了骨干,边工作边学习,知识储备渐渐丰富,业务水平有所长进,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刊播了新闻,应用文写作水平逐渐成熟,业余时间读书写作,有散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变成了铅字,出版了三本散文集,有幸选为省作协全委会委员。
光阴荏苒,我辗转几个单位工作,业余时间一直坚持认真读书,其乐无穷;上班勤奋做好公务,其乐融融。
学习的阅历,工作的经历,让我长成了两只隐形的翅膀:左翼坚持学习,右翼爱岗敬业。这对隐形的翅膀助我飞向幸福的生活,美好的人生。
《散文选刊》2019年8期

小寒大寒

冬至节后,进入寒冷时节,我突然想起故乡大巴山深处乡村流行的俗语“小寒大寒,冻死懒汉。勤勤快快,热火过年”。当然故乡也流传着俗语“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石头冻朽”,或者说“三九四九,冻死老狗”,也说“三九四九,凌冰上走”。那时深山里的故乡一到十冬腊月,确实是寒风萧萧,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故乡的人们用勤快的双手,在辛勤的劳动中产生热量,产生温暖,驱走严寒。他们闻鸡起舞,勤劳勇敢,不坐以待寒,人人积极参与劳动,确实不冷,说话吐出的热气在寒风中更加显眼,更加明了,热气腾腾。
在严寒的日子里,我们平时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玩耍中,分成几组要么做逗兵短跑的游戏,要么做用力互动挤油渣的游戏,同时也斗鸡,踢毽子等。父母亲鼓励我们做这些运动游戏,产生热量,抵御严寒。这样下来虽然身上衣衫单薄,但也会浑身热气腾腾,暖暖和和的。还有一个寒冷的游戏,就是将冬水田里一卡厚的凌冰,划成比一本书还大或者有半张报纸那么大一块,将谷草用手指掐成五寸长,在冰块的中间或黄金分割处,用谷草细节吹冰块,用人吹的热气渐渐暖化,在冰块中吹成一个小孔,穿上棕树叶子,吊起提上前后摇晃涮一涮的,在儿童中比赛,看谁的冰块大,凝固得久,在劳动中一点都没有寒冷的感觉。儿童们做这些游戏时,大人们在劳动的间歇小站一会儿,要么帮忙言传身教,要么鼓励助阵,儿童们兴趣越来越浓啊,在寒冷中比个输赢,寒冷全无,喜笑颜开。
在大山深处放寒假时最冷,我们几个小学同学一大早背上背夹儿,拿上弯刀,披上棕搭搭,互相喊着走进大山深处森林中砍柴,冰天雪地,冰霜遍地,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要么结有冰柱子,要么树干树枝树叶上,在寒夜低温里裹上厚厚的雪就像木桶形状的冰糕,冰条,冰棍,横七竖八、井然有序的架在空中,高年级的龙大州同学告诉我们这叫玉树琼枝,还朗诵了陈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诗句。我们跟着吼,玉树琼枝哦,大雪压树枝哦。在树林中,用弯刀一砍树枝,积雪和冰凌齐刷刷地落在我们头上,颈项里、耳朵上,但都因为我们劳动热和了,冰寒的雪和冰块打在身上,或落在颈项里,只是寒冷的一惊,冰冷的感觉立即被热量压倒和融入,我们都只是哈哈大笑哦,觉得十分惬意,而且还比赛看谁个不怕严寒。有时候同学之间也会做恶作剧,把一大块冰或者一捧雪,趁谁不注意时放在别人的后颈窝,用体温融化,这时互相哈哈大笑问冷不冷,没有谁说冷,从来也没有谁生过气,也从来没有谁说,做这些游戏时有人因为背心里有冰块或者有雪感冒了的事情出现。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过年前几天,寒风凛冽,天寒地冻,为了准备年货,母亲叫我翻山越岭去用豌豆调换粉条,我认为是母亲信任我,也没有说寒冷的原因。因为山高路陡的羊肠小道很远,需要早晨天刚亮就背着背篼出发,一出门外面的温度特别低,零下五度左右,屋的四周不是结有冰,就是白头霜,或者打有桐油凌(这是最寒冷的标志)。刚一出门不适应,打了个寒颤,立即镇静一会儿就出发了。那寒冷,那寒风打在我行进的脸上,真如刀割刺锥一样,我想到父母亲的信任,想到过年要吃粉条,寒冷忽略不计,没有退却,踏霜履冰,大步流星地迎着寒风前进。约十五分钟后,全身渐渐暖和,越走越热,我后来敞开衣服行进了,吐出的热气发白,在寒风中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了靓丽的风景,成了我勇敢的源泉,边走边吐出的热气,成了我不惧严寒前进中超越的目标,到了打粉家受到了“这娃儿不怕冷,不怕困难”的夸奖。回到家全家也称赞我“不怕冷不怕苦”。心里无比高兴,恰似“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在家乡经历了十分寒冷的环境,后来在我的生活中没有畏惧寒冷的说法。二00五年九月,市政府机关西迁后,一年四季,打霜下雪,我从不懈怠地行进在仙鹤路、滨河路,在小寒大寒的日子里,在美丽的州河边行进时,也遇到了寒冷的河风和刺骨的寒风打脸,路的两边铺满了白头霜。因为小时候在大山里感受过、体会过比这更严寒的日子和场景,这点寒冷不值一提。数九寒天的季节没有阻挡我早早地出发,步行上班的习惯,快步行走一会儿,满身热气腾腾精神抖擞,愉快地在温暖中走到办公室,开始完成新的一天工作任务。
天寒地冻的日子,像大巴山深处威严的父亲和慈祥的母亲,鼓励鞭策滋养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光明日报》2020年1月8日

小雪大雪

雪落黄河静无声,雪落故乡却有情。
在小雪大雪的日子里,故乡上空那纷纷扬扬飘荡的雪花,有的似鹅毛,有的似梨花,密集如柳絮,霎时就让山岭、田坝、石头、树林、竹林、房舍失去了轮廓,一片银白世界,朴素、恬静、洁白无瑕。
岁月悠悠,我想念故乡的下雪天,我怀念故乡的雪景。
故乡在大巴山深处高山上,冬天常下大雪,镌刻在记忆深处的雪天是那么清新、生动和亲切。有年寒假,我正在山坡上割草,大北风刮得正猛,突然飘着大片大片的雪花混杂其间,我停下手中的活,眼望着飘雪,冒着严寒,伸着双手去捧雪花,总盼白雪积在手掌心,雪越下越大,越飘越密,我静听雪落树林发出的吱吱嘎嘎的和谐声音,双手放在雪中,只见冻红的手掌里有雪水,却不见积雪。可是当我背着草往回走的路上小歇时,天地间已融为一体,空气中没有尘埃与喧嚣,山山岭岭,银装素裹,宛若一个银白的世界,一个童话的王国。虽然高天滚滚寒流急,但心情无比愉快,洁白的雪景真能净化人的心灵,升华人们的灵魂。寒冷早已全然不觉,似有微微春风荡漾于心。从此,下雪天漫天洁白世界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孩子10岁时,回米仓山南麓老家土墙坪过春节,休闲一周回城上车时,她说,“爸爸,春节什么都好,但有一件憾事。”我惊异地问:“什么?”,她从容回答:“没有下雪,没有看成雪景,没有堆成雪人。”堆雪人、打雪仗是儿童们最爱玩的游戏。我们儿时玩雪时,三三两两有的捧,有的垒,有的团,不一会儿,就堆成了雪人、小狗等喜爱的东西。当然,做这游戏时,要有不怕严寒,不怕困难的勇气为前提,所以,儿童们为了显示勇敢,在玩伴中表现一下自己,总是盼望大雪天的到来。还有一件有趣的游戏,就是下雪时,山雀儿无法外出觅食,呆呆地蹲在屋檐下,挑梁上,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捕捉机会,将一个筛子放在院坝中央,用一根小木棍支起,再将一根长绳拴住小木棍,筛子下面放上小麦、玉米、谷子等食物,小朋友们就静静地远远地躲在屋里的门后面,等小鸟来啄食,待小鸟一进去,这边立即一拉绳,好,小鸟罩住了。
这些儿时的游戏,现在回忆起来,仍然记忆犹新,其乐无穷。
更有记忆的是1989年春节的大雪。1988年底,我从商业系统调到纪检监察系统工作,春节前报了到,通知我节后正式上班。回老家过春节,几天都是晴朗的天空,定于正月初二回城,头天晚上是满天星斗,母亲说,明天是个大晴天,好赶路。可是第二天早上起床时,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真实写照。近一尺厚的瑞雪,冰天雪地,气温陡降,而且我还要翻越通江县、南江县交界的海拔1700米的冷水垭,更不敢想象。想不走,可上班是不能迟到的,想走,还真考验人。犹豫不决时,父亲说,1933年红军腊月入川,比这雪大得多,冷得多,他们生活极其艰苦,饥寒相伴,都能克服困难,翻越千里风雪大巴山,在冷水垭打了一个大胜仗。你现在吃得饱饱的,穿得暖暖的,又年轻,这点困难还怕?何况这也是个好兆头,是老天爷提醒你,在政府机关工作,做人就要像雪一样:心地纯洁,白璧无瑕。父亲这样一说,我毫不犹豫地整装出发了。经过一整天的顶寒风、翻雪山,越过高高的冷水垭,踏上了上班的归途。一路上,雪花飘飘,天地一片苍茫,我心情也十分惬意,总觉得是个好景象。
当我来到冷水垭高峰时,特地休息了一会儿,面对玉树琼枝的世界,面对纯静的大自然,思绪万千,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小学四年级时,张老师叫我帮他买杠炭,在飘雪的日子,我爬着积深雪的山路,在荒山野岭烧炭处买了五十斤背回。同学龙大宪趁我不注意就捧了几捧雪在杠炭里面,想增加我背的重量。这是儿童时代常有的玩笑活。因气温低,雪一直没有融化,等我背给老师时我都没有发现这个秘密。下午老师问我,炭里面有积雪是什么意思,这让我大吃一惊,想怎么有这么多雪块,满脑子疑问。老师没有批评我,却和蔼地说:“雪是白的,炭是黑的,你们做人做事要坦诚,要做到黑白分明。”当时我不得其解,怎么可能欺骗老师呢?放学的路上,龙大宪同学说:“对不起,是我恶作剧,老师批评你了,让你受了冤枉。”这件事过去了几十年了,我一直没有向张老师解释,但我也一直没有忘记老师的教诲。
我爱故乡洁白无瑕,朴素自然的雪,更向往故乡雪天的清亮世界,了无尘屑。家乡的雪景至今没有忘却,而且时时警醒我、鞭策我清清白白做人!2021/11/22小雪
《光明日报》2022年1月28日

幸福港湾图书馆

在达州市西外新落成的图书馆开馆之际,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你那两本《门前一棵树》散文集,图书馆作为珍藏,没有上架,希望你再拿五本散文集上架到图书馆“巴山作家群”书库。听说“惠民工程”达州市图书馆即将开馆,十分兴奋,开馆后的第一天下午,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了浩如烟海,书香迷人的图书馆。
五层楼的各种各样图书,不同层次的读者,在窗明几净的环境中,各取所需的阅读。有的读诗歌,有的读散文,有的读小说,有的读自驾游知识,有的读地方志……他们畅游在书海里,与世界各国名人静静的对话,交流思想,发生共鸣。面对琳琅满目,井然有序的图书,我自然而然想起了原来在大山里辛酸阅读的几个片段。
我从小喜欢读书,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在老师处借了一本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因为白天劳动是山里孩子的必须任务,只好晚上借助柴火的光亮和大山里的松光照明阅读,读到精彩处,竟然如痴如醉,手舞足蹈,把悬挂在饭桌上方的松光盘打翻了,滚烫的松油滴落在我的书上和手上,顿时把老师的书烧了几个洞,残缺不全了,十分伤心,不知所措。更伤心的是,滚烫的松油滴落在我的手上,立马把我的肉烧了几个洞,喷发着难闻的肉香味。母亲伤心透了,眼泪直流,马上用温暖甜蜜的舌头舔松油,减少我的疼痛。当时的乡村,缺医少药,母亲用土方法鸡毛蘸生菜油退火,防止伤势增大。我内心十分忐忑,特别不好意思告诉老师,母亲埋怨我不小心把老师的书烧烂了,又专门带我到村小去给老师赔礼道歉,并说买一本新书赔偿。老师见状,不仅没有让我赔书,还当场表扬我读书特别用功痴迷,同时哈哈大笑当着同学们的面,高兴地说我是书迷。从此书迷的雅号,伴着我在艰难困苦中认真学习,也伴着我走出大山后,一直用实际行动不让这个雅号徒有虚名。
七九年椅席炙手的暑假里,我在大巴山深处森林中烧炭,住在几根木棒,几十根树枝丫,一片常绿阔叶搭成的简易窝棚里,劳累之余,不知是谁在那里拿了一张《中国乡镇企业报》和一张《四川农村报》上山,我眼前一亮,快脚快手拿起揉皱的报纸,坐在横七竖八粗糙的木棒上,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七天里,每天反反复复,一字一句一段一篇一版阅读两张旧报纸,标点符号,报缝都不放过。对新闻似有似无有点感觉,后来我也热爱上了新闻写作,随时宣传发生在身边的人物和事件,对我的工作十分有益,新闻稿件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变成了铅字,酿就了我的人生新机遇。那一周在偏僻的树林中阅读我记忆十分深刻,对我影响深远。
七九年嗬气成霜的寒假里,借了一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张扬的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爱不释手,连夜读了两章,感觉十分惬意,下决心在灯芯如豆的煤油灯下抄写,以便反复诵读体会,白加黑抄写了二十多天,二十多万字抄录清楚,终于如愿以偿,字也练习了,感悟文字的能力有所提高,真有爬一座山到了山顶的心旷神怡。我从1985年开始发表习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有我的习作刊发,如今出版了《你是一棵树》《门前一棵树》《心中一棵树》三本散文集,勉强算是中年文学爱好者了。那时真有明朝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抄书的吃苦精神。
1980年的夏天,当时的文学刊物十分奇缺,听说通江县涪阳中学语文老师订阅了《当代》杂志,我不怕炎热,不怕困难,冒着酷暑,壮着胆子,一人翻山越岭跑了八十里羊肠小道,越过了荒无人烟的三十里荆棘丛生野兽出没充满恐惧的荒野路,其中还有三百多米十分惊险的蚕丛鸟道爬藤梯,攀过了“猿猱欲度愁攀援。”的险道,终于借到了杂志。炎热和劳累烟消云散,精神抖擞。一周后按时归还,受到了老师高度称赞,夸我不怕吃苦,言而有信,将来一定会有出息。老师的表扬一直鼓励我认真学习。
七十多岁的三姨父,在图书馆五楼,手拿一本家乡的县志,问我在看什么书。把我从回忆中拉出,我惊讶的望着他,他怕影响其它人阅读,悄悄地告诉我,退休十多年了,除了打乒乓球锻炼,就是读书,现在新图书馆开馆了,这么好的椅子让我们坐,这么多的图书集中由我们阅读。真是幸福。此时,《巴山往事》一书突然闯入我眼帘,它静静地挤在一排排图书中间,这是我多方寻找了几年的资料,眼前一亮,如获珍宝,心中特别高兴。
高温炎热夏天的周末,我到图书馆查资料,见热得像火烤的图书馆门前的广场上,排了两列等候开馆的长龙队伍,弯弯曲曲,密密麻麻,头不见尾巴。我冒着酷暑十分喜悦和一百多个青少年同排列子。赞叹他们像我青少年时代一样是书迷,是城市现代版的书迷。他们将我原来在偏僻的乡村当书迷的雅号延续到了城市,青少年时代的阅读幸福正在他们身上延续光大。图书馆里有许多让人欣赏不够的优雅的读书背影,像图书馆门前生机盈盈的青枝绿叶的黄葛树和小叶榕树,永远蓬勃向上。
世界文学大师,原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确实,图书馆是左图右史的知识海洋,也是人们获取营养和智慧的起点,是幸福的港湾。恰巧这个图书馆,外形设计像一艘行进的庞大航船,读者在知识的航船里认真地学习思考,是学习的天堂港湾,是人生通往高尚的驿站。
《散文选刊》2021年11期

确定取消关注
  • 取消
  • 确定
admin 小编
2022-12-15 17:44:42
关注

2

推荐
评论
暂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取消 写评论 发送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