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文达艺

意象为核,巴山为媒——邓旭谈龙飞“大巴山”系列油画作品

2022-09-26 14:38:15


  2022年中国美协会员、省美协理事、市文联副主席、市美协主席、我院特聘艺术家龙飞先生创作的《意象巴山油画作品集》,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院特聘艺术家龙飞《意象巴山油画作品集》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在《意象巴山油画作品集》前言,刊发了美术批评家、策展人、市评协副主席、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四川文理学院美术馆馆长、515艺术创窟驻会学术主持邓旭老师的评论文章《意象为核,巴山为媒——谈龙飞“大巴山”系列油画作品》。

原文如下





  龙飞为自己最主要的系列作品起名《意象·巴山》 ,其实,已经为其作品的解读提出了两个重要维度:

0 1

  “意象”如同一条纵坐标,直接贯通了龙飞整个绘画创作的审美内核,塑造了其美术作品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精神内涵。“意象”一说,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古人认为,内心抽象所生之“意”,外在具体化后,生成“象”。故《周易》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即“意”生于内心, 而表于外“象”。这奠定了中国古代美学“传神写照”、“气韵生动”等重要的审美基点,塑造了中国古代美术重视主观感受的整体审美性格。所以,“意象”是一个极具中国审美传统的概念。龙飞“取材于眼”、“成景于心”、“由意生象”、“重视笔墨”的创作状态,是完全符合中国绘画“意象性”特点的。


  之所以将“巴山”作为解读龙飞美术作品的第二个维度。其原因在于,这个词语揭示了龙飞美术整体风格形成的关键因素,即“本土性”与“地域性”。这就确定了龙飞将“巴山”作为实现其意象油画的母题元素,标示出了其创作题材与内容上清晰的横向坐标。

  那么将“本土性”“地域性”“意向性”编织成自身艺术谱系的龙飞,是否是一个所谓“传统的卫道者”亦或“当代艺术的反对者”?如果这样去认为,其实是对龙飞个人艺术状态的误读,亦是对中国艺术“当代性”这个概念的误读。

  在当下艺术发展中,对于“当代性”概念的误读一直阻碍了美术对自身发展方向的认知, “前卫”、“新潮”、“观念”、“新媒体”、“全球化”等现代艺术概念都披上“当代性”的外衣,将实质为“中性概念”的“当代性”一词与“地域性”、“传统性”、“本土性”等概念对立呈现,使人们误认为要实现艺术的“当代性”就要打破艺术的“传统性”;要追求艺术的“全球化”势必冲破艺术的“地域性”;要体现作品的“国际性”就必须削弱艺术的“本土性”。


确定取消关注
  • 取消
  • 确定
admin 小编
2022-09-26 14:38:15
关注

0

推荐
评论
暂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取消 写评论 发送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