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文达艺

四川手机报-达州党政参考20220817通川版

2022-08-17 08:25:21

 达州疾控提醒落实责任持续排查涉疫风险

        近期,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复杂严峻,特别是海南、西藏、新疆等地疫情已外溢多个省市;随着暑期旅游、工休结束后返岗(乡)人流急增,秋季开学师生返校临近,外防输入压力随之上升。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达州疾控提醒。
  一、夯实行业排查责任。近期,各行业各部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工商户及业主要开展本行业(单位)职工、离退休人员、从业人员、劳务人员等涉疫风险排查,持续排查近7天内是否有海南、西藏、新疆等重点地区和国内本土疫情发生地区旅居史,是否与病例活动轨迹有交集,是否收到排查提醒短信,健康码是否为“红色”“黄色”等情况,并登记报告;尤其要重点排查外岀旅游、工休度假、避暑休闲的人员,督促其落实核酸检测和分类管控措施,切实做好单位疫情防控。
  二、履行个人防疫责任。近期,公众要高度关注海南、西藏、新疆,浙江义乌、甘肃敦煌、江西鹰潭、福建厦门,以及省内成都、甘孜等地疫情动态,持续排查自身及家人近7天内有无涉疫地区旅居史,外岀旅游、避暑休假的返乡人员要自觉遵从集中隔离、居家隔离、3天3检等疫情防控措施,重点行业和高风险岗位从业者要自觉完成核酸检测频次。倡导市民朋友每周检测1次核酸;家中有老师、学生或校园服务者,要在报名开学前7天内做好自我健康观察,及时核酸检测,严防疫情风险输入校园。若因个人原因导致疫情扩散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三、落实场所常态防控。各类重点场所如民宿、网约房、酒吧、歌舞厅、洗浴场所、棋牌室(麻将馆)、网吧、电子游艺厅、密室逃脱、剧本杀等,以及商场、超市、景区等人员流动频繁、人员密集场所,要严格落实戴口罩、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等刚性要求,加强通风换气、清洁消毒等常态化防控措施。一旦发现入场人员健康码异常(红码、黄码、弹窗)或有风险区旅居史的,应限制其入内,并第一时间报告。

通川区打造宜居小区夯实创文根基

       走进位于东城街道彭家湾的科技大院,北岩寺社区工作人员正在组织大院所在单位和居民代表,希望通过联席会议的方式,共同为大院下一步改造提升献计献策。
  科技大院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居住居民200余户,原为单位和家属院组成,后由于城市发展,院内单位基本迁走,大院处于长期无人管理状态,居民居住环境较差。通川区以人为本,聚焦“基础设施短板、楼院陈旧、环境脏乱差、消防治安隐患突出、物业缺失”,立足人文积淀、老城记忆、主城商业特色,以“形态有颜值、业态有活力、文化有底蕴、管理有秩序、邻里有温度”为目标,将科技大院纳入全区老旧楼院改造提升范围,让大院居民充满了期待。
  “我们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联席机制,将院坝、巷道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整治。下一步,我们将科技大院纳入老旧楼院改造的整治范围,动员小区居民,跟我们社区一同开展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把这个小区建得更好。”东城街道北岩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朱信任说道。  “社区说要给我们修花台,还要安装路灯、公共座椅,修缮老旧栏杆……一想到改造后小区环境能变得更好,我们大家都很高兴。”科技大院居民李德容开心地对记者说道。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通川区按照全市创建工作明确的目标任务,大力实施城市提质行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截至目前,已启动改造老旧小区377个4.3万户,目前完工287个3.3万户。
  走进改造提升后的西城街道荷叶街社区251小区,粉刷一新的住宅外墙,草木滴翠的绿化带让人眼前一亮,居民们在宽阔的休闲长廊下拉家常、下象棋......惬意地享受着生活。
  “原来的居住环境是很凌乱的,线路管网也很差,原来每个楼道都有一个垃圾池,老鼠、蟑螂也很多,天台水和空调滴水,都没得到改善和规范。”据251小区居民谭泽介绍,251小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由原达县县委搬离后逐步演变的居民生活区,由于年久失修,以前小区的环境较差,许多配套设施很不完善。
  提起改造后的小区,谭泽直竖大拇指。“现在小区里增设了凉亭,地面也得到了硬化,还安装很多摄像头,居民生活品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大家都很满意!”
  “随着我们城市提质行动的推进,辖区居民生活环境更加优美,我们也将强化宣传,推动辖区居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引导大家自觉遵守居民公约,做文明人、行文明事,以和谐宜居的良好氛围,为创文工作助力。”荷叶街社区纪委书记司莉霞表示。
  城市承载文明,文明润泽城市。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让创建成果更多更好更广地惠及人民,始终是通川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川区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通过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为老百姓打造和谐宜居家园,不断为创文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通川全力以赴抗旱“解渴”

       7月下旬以来,通川区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水库山塘蓄水逐日锐减,多处河床接近枯水位,多处泵站无法正常提水灌溉,部分农作物受旱和人畜饮水困难。截至目前,通川区因旱受灾人口达1.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37.15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71.05万元。
  面对严峻的抗旱形势,通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抗旱工作机制,全面组织和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工作,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凝聚抗旱合力
  通川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于8月10日启动Ⅳ级应急响应,派出5个工作组实地察看灾情,对全区受灾情进行摸底排查,分析研判水源情况和旱情发展趋势,并指导乡镇街委自救互救。
  此外,为确保抗旱减灾各项措施尽快落地见效,通川区区级领导挂帅组成抗旱救灾小分队奔赴各干旱重灾片区指导抗旱救灾;各乡镇街委组织干部群众积极抗灾;水务部门积极开展水源调度,应急部门全面组织救援,农业农村部门全力开展农业生产抗旱救助,卫健和生态环境部门高频开展水源地水质监测,确保抗旱救灾工作有序推进。
  解决饮水之难
  8月10日,蓝空救援队的队员们将一辆蓝白色的送水车缓缓停在了青宁镇红专村。“这水送得太及时了,免了我们去镇上挑水,实实在在帮了大忙。”把水缸接满的村民李楼兰激动地说道。
  蓝空救援队队长刘建表示,自8月5日以来,我们就开始在缺水较为严重的乡镇(街道)送水,从早上6点一直送到深夜12点,确保干旱缺水村(社区)群众生活用水。
  截至目前,通川区应急管理局已组织消防救援大队、蓝空救援队、巴山救援队、渔民救援队等6支应急送水队伍,累计出动268人次,送水车辆70车次,向青宁、罗江、东岳、凤北、碑庙、西城、复兴等乡镇(街道)的缺水村(社区)群众送水342吨,救助饮水困难群众2753人次,有效满足通川区受干旱影响严重地区的饮用水需求。
  全面抗灾保收
  除了人畜饮水紧缺,通川区农作物生长同样面临严峻“烤”验,水稻、玉米、大豆、红苕及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4万亩。为保障大春粮食丰收和城区蔬菜有效供给,最大限度保证当前农业生产用水需求,通川区积极组织农机人员对提灌设施设备进行检修,启动提灌站开展提水作业,解决群众燃眉之急。
  “是这段水管的接缝问题,只要把这里接好,提灌站提上来的水就可以流到田间了!”在梓桐镇宝泉村提灌站内,农机人员正在对提灌站的电机、水泵、阀门、进行全方位检修,排除设备故障,保障提灌站正常开展提水作业。
  为做好抗旱保收工作,通川区组建“农机维修服务队”,对全区现有农村提灌设施和提灌设备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及时抢修水源有保障、灌面较大、效益明显的提灌站和流动提灌机组。组织“农机抗旱服务小分队”指导各村组、园区业主和村民启用提灌站和出动柴油流动提灌机组、微电泵等各种抽水设备开展提水抗旱作业。截至目前,共出动提灌站38座,提水320万方,为4.8万亩农田“解渴”。
  “目前,通过政府援助、群众自救互救等方式,通川区已解决群众因旱生活用水困难问题,农业生产也有了很大缓解。接下来,我们会持续关注旱灾发展趋势,及时研判调整应对措施,确保群众安全饮水。”通川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做好抗旱工作,他们也将深刻吸取彭州山洪事件教训,警惕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统筹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手机报投稿QQ群524762455

确定取消关注
  • 取消
  • 确定
周末值班小编 小编
2022-08-17 08:25:21
关注

0

推荐
评论
暂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取消 写评论 发送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