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文达艺

通川:让文明浸润城市每个角落

2022-08-16 09:53:30
达州日报

整改提升后的金海农贸集市

金海农贸集市入口

中心广场步行街口的交通文明劝导志愿者

正在红旗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理书籍的志愿者

红旗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景

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老旧小区改造一新;十字路口、居民小区,“红马甲”活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广场游园、农贸市场,设施完善、服务周到;公园绿地星罗棋布,一草一木,一花一人,皆是风景……走进通川区,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作为达州主城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中,通川区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担当干在先、冲在前,当先锋、做表率。近年来,通川区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各项指标任务落实,以润物无声的文明情怀改变城市面貌,以更加丰硕的创建成果惠及百姓,加快建设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的现代文明新城。

聚焦民生补短板 幸福指数在提升

有人说,要研究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首先要看农贸市场。

8月15日上午,看着位于海棠湾附近,焕然一新的金海农贸集市,在此住了近20年的张成华老人感慨地说:“以前的市场脏、乱、差,管理滞后,新市场干净卫生,菜价也天天明码实价,我们买菜既舒心又放心。”

去年3月,通川区启动金海农贸集市升级改造工程,经过5个月的紧张施工,当年8月重新营业。环境改善了,市民满意了,市场内经营户的生意也好了起来。

现在的金海农贸集市,过道宽敞平坦,固定摊位的蔬菜、水产、面食等有序分区,每个摊位上面都挂有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整个市场敞亮、大气。

这两年,通川区大力推进农贸市场综合整治,对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农贸市场点位达标指南,“一场一策”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通过开展农贸市场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着力做好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后半篇”文章,努力为群众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购物环境,让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通川区完善管理和培育农贸市场长效机制,形成了体系健全、功能完善、品质一流的农贸市场服务体系,按照“多方联合管理”模式,区市场监管局、商务局等部门及相关街道办事处齐抓共管,常态化整治外围环境、周边秩序,做到了市场管理和服务无盲区、无死角,有效巩固了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成果。

创城是方向,惠民是目的。通川区始终把创建的落脚点锁定在造福于民上,从群众需求出发,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快推动经济、城市、民生等领域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通川区委、区政府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环境问题最突出、城市管理最薄弱等方面,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加速推进“5馆5路4街10大重点项目”,深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问题攻坚行动,先后投资约4.9亿元,完成16个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城郊复兴、罗江等6个镇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泊位754个;完成双龙、蒲家等4个场镇道路黑化、人行道改造升级和雨污管网分流;完成吉昌大院、凤翎小区等184个老旧小区改造195万平方米……同时,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金融信贷秩序、户外广告张贴以及社会治安、交通秩序、城市管理、乱搭乱建、农村公路、河道管理等专项整治行动,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文明实践有阵地 文明建设迈大步

走进红旗路社区文明实践站,文明标语随处可见,辖区居民聚集在这里,聊天、娱乐、看书。实践站设置有图书阅览区,收集了文化、理论、科技、军事等类别共计2000余册书籍。

居民赵平济是这里的常客。他说:“我比较关注军事方面的书籍,以前看书都是到书店和图书馆,这里离家近,没事就可以来,很方便,也给业余生活增添了乐趣。”

“自文明实践站建成以来,居民有空就来跳跳舞,到书屋看看书,还在这里举办各种活动,大家都说现在的生活特别充实!”红旗路社区党委书记梁远君有感而发。

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落地生根,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通川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从搭平台、建队伍、开展实践活动着手,大力推进通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经成为通川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主阵地。

通川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川区搭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平台,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服务点,采取群众“点单”,文明实践所、站“派单”,志愿者服务岗“接单”,受益群众“评单”的模式服务广大居民群众。

如何让新时代文明中心落地落实,拓展文明实践的“宽度”?通川区的做法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研究制定《通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由区委书记任中心主任、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实践所所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实践站站长,建立起区、镇、村“三级书记负责制”组织构架,实现中心、所、站上下联动,确保全区上下“一盘棋”。同时,创新实施通川区新时代文明积分制度,以家庭为单位开设积分账户,建立“不做不计分、做了就计分、多做多计分、做错扣积分”的运行机制和“党政主导、群众主体、事事相关、人人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推动了文明实践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截至目前,通川区通过整合区文化馆、党群服务中心、市民学校、社区便民平台、道德讲堂等现有资源,构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八大平台”,以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为单元,打造出“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服务阵地,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文明实践所18个,文明实践站206个,累计发布各类文明实践项目1万余个,实践活动时长达200余万小时。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切实打通了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广泛宣传齐动员 创建氛围渐浓厚

“您好,请戴好口罩。”“上车站稳,请不要随意走动。”这两句话是公交车驾驶员郑艳梅的口头禅。行车遇到行人时,她会主动减速、停车礼让。遇到乘客疑问,她也耐心解答。

“我们的一举一动代表着城市形象,因此更要把好自己的方向盘,安全行车,用文明和热情行驶在大街小巷,诚信微笑接待每一位乘客,当好文明使者。”郑艳梅说,约束好自己,才能带动周围的人,共创文明城市。

在来凤路与大北街交叉口,交通文明劝导员凌鸿每天义务巡查路口交通秩序,并及时纠正劝导不文明行为。他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爱护家园,让它保持干净、整洁、美观。”

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从行业从业者到交通文明劝导员,从青年志愿者到理论宣讲员……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市民素质则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象征。通川区始终把“创建靠大家”贯穿创文工作全过程,通过加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和文明行为的培育,努力把“创文”的过程变成市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全面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提升城市的“精”“气”“神”。

漫步在通川区的大街小巷、广场、公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宣传标语抬眼可见、驻足即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阵地全方位开展“创文”宣传,各种“创文”特色活动纷至沓来,掀起了全城创建的新高潮。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通川区聚焦聚力“新时代文明标杆”,大力开展各类先进典型人物评选活动,去年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9名,在全区掀起争做好人、向好人学习的浓厚氛围。创新开展“三星干部”评选,鲜明“实绩实干”导向,浓厚“思进思干”氛围,让每名党员干部都是文明城市的形象“代言人”。围绕“五有”(有秩序、有活力、有底蕴、有颜值、有温度)品质通川建设,组织各领域专家开展线上线下立体授课,已开讲70余场,受众逾30万人次。

通川区还积极探索“服务站+服务队+品牌活动”的志愿服务模式,建立志愿服务站209个,成立志愿服务分队500余个,实名注册志愿者11.8万人,志愿服务累计总时长达500余万小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通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川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紧盯重点、聚焦弱项、围绕难点,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实现城市“颜值”“内涵”双提升,促进城市有序更新;强化建章立制,将文明城市创建融入日常工作中,全力推进全民文明、全域文明、全面文明,加快建设产业强、生态优、人文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通川,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杨洁 刘欢)

确定取消关注
  • 取消
  • 确定
郭姝利 小编
2022-08-16 09:53:30
关注

0

推荐
评论
暂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取消 写评论 发送
取消